大班案例:一幅画的遐想(2)

幼儿园教案
2011/11/15
镜头二:宣宣坐在韬韬同一组,她在画图的时候先看看旁边萌萌的画,又看看对面韬韬的画,迟迟不肯动手。我提醒她说:“宣宣,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呢?你认为大熊猫表演什么节目才会更精彩好看呢?”宣宣没作声,手中握着笔托着小下巴想了又想。接着,她又看了看韬韬的画,瞄了瞄萌萌的画,终于开始动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大熊猫站在大皮球上滚球的杂技呈现于画纸上。“哇!宣宣画的大熊猫是站在皮球上表演的!真精彩!”这时,我看到了她脸上自豪地笑容。(宣宣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每每碰到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画图的时候总是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且,她的作品往往是与同伴的一模一样。今天,她画的熊猫虽然也是在表演球类杂技,但与他人的却有所不同,说明她也在动脑筋想像,力求与众不同。)
镜头三:凡凡画好了大熊猫演杂技,已经开始设计背景图案了。他一开始画了一些五角星,并涂上了亮亮的黄色,然后,我发现他拿起黑色的蜡笔在画纸上“唰唰”的挥舞起来。“唉呀!我怎么看不清楚大熊猫在演什么杂技啦?”我很想制止他的行为,但又怕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用了婉转而惊讶的口吻来问他。只见凡凡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晚上呀,大熊猫在晚上表演杂技的,天很黑,还有很多的星星。”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用黑色的蜡笔涂着。(原来如此,看来凡凡并没对自己画画的方法感到诧异,反而在他的认知世界里,杂技演出就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他会将整个画面用黑笔涂抹进行装饰。)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大班案例:一幅画的遐想》相关的文章。反思:
今天的创意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是有一百种语言的。孩子们在故事情景的带动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了不同的大熊猫杂技表演——“撑伞滚球”、“踩高跷”、“跳绳”……不过,孩子们在绘画的时候,有的人磨磨蹭蹭,没有马上动笔画图;有的人总看别(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人的画,自己却迟迟不画;更有的孩子竟然用黑色的笔涂满整张画纸等等各种现象都有。作为教师,我没有马上给与孩子们指令性的指导,而是尽可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积极调动着自己的角色身份,适时在引导者、欣赏者、观察者当中进行转换,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大班案例:一幅画的遐想》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