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讲话稿(2)

事迹材料
2010/11/1
1、党员队伍情况复杂,思想状况差异性大。从基层单位的党员队伍构成来看,既有工作较为稳定的党员,又有工作相对不固定的党员,还包括一部分流动党员、隐性党员,以及与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的党员;既有高收入阶层党员,又有下岗失业困难党员;既有工作生活在城市的党员,也有在农村的党员。由于从业领域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就业状况不同,这些基层单位的党员相互之间思想差异性较大,接受能力差异也很大。
2、单位类型广泛多样,个性特征十分鲜明。这些单位包括镇(街道)、社区、村、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各类公有和民办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各类公有和民营医院、科研院所等基层单位,基本上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对象分布广、涉及领域多、党员数量大。而且每个系统个性特征十分鲜明,比如企业和学校的情况就千差万别,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方法途径也不相同,开展活动的组织难度相对更大。
3、保增促调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相对显现。这些基层单位中的广大党员干部均处在生产、教育、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管理的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具体任务。企业不可能停工抓学习,学校不可能停课学理论,医院不可能停诊搞教育。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这些基层单位中的广大党员干部既要集中精力贯彻落实保增促调和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保证一定时间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会、提高理论水平,面临的工学矛盾相对显现。
4、党建基础强弱不均,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在这些基层党组织中,有些单位的党建基础较好,组织力量较强,如镇(街道)、村、社区、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等;但也有不少是党建工作刚刚起步,力量较为薄弱的单位,如一些非公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这些基层党组织中往往存在组织设置不健全、组织生活不正常、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这种党的力量分布不平衡性,对我们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水平、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现状和特点充分说明,在基层单位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容易出现思想统一难、全面覆盖难、组织实施难、学习时间保证难等实际问题。为此,更加需要我们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实际,强调针对性、注重灵活性、突出实效性,切实搞好分类指导;更加需要我们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注重贴近实际,加强分类指导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