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四周年川西纪行:川西四年,山河重整,512汶川地震(2)

事迹材料
2012/5/11
在灾区屹立于废墟之上的,是信心,是感恩。有的会说,有的不会说,但感觉得到。
行走在风情旅游的产业蝶变路上
“那么多的喧嚣都落寞了,比不上一片苍穹的安详。那么多的色彩都褪去了,挥洒不出一幅水墨桃源。那么多的岁月都忘记了,只为等候今生的约定。”这是汶川县三江镇水乡藏寨的旅游推介册上的一段诗文,配中英文对照。
这样的推广不是孤例。灾后重建的旅游化改造,是一个鲜明的产业蝶变特征。“人人有就业、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商铺”的建设理念,最终导向了“家家搞旅游”的结果。这是因为,在川西高原和峡谷,本身旅游资源就不错,长期以来“养在深闺”,只是缺乏一次机会赢来世界瞩目的眼光。汶川大地震就是这一次机会。当然,这是一次谁也不希望有的惨烈机会,但是惨烈的大地震已经发生,剩下来的只能是利用好这一次机会,给活下来的人以希望,以勇气。
映秀镇“嘉绒旅社”老板杨禾江,以前也是开小旅馆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嘉绒旅社总共120平米,藏式风格的5间房子,包括3单间2标间。价格每晚在120元至160元之间。这里是开车去九寨沟的路,生意不错,旺季天天客满,差不多每月将近2万元营业额,两年之内就可以把建筑(除去援建、政府补贴之外的自筹部分)和装修成本拿回来。“这个镇子上有50多户人,要么开旅社,要么开饭馆。”杨禾江说,“以前我开的那家小旅馆是8元一天的价格,完全没法比。”
水磨镇在震前有60多家高耗能工厂集中于此,空气灰蒙蒙一片,300村民患先天性心脏病。震后镇村居民75%的住房损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重建后的水磨镇成为一个范例,搬迁高耗能高污染工厂,打造湖滨核心景观,逐步修复生态系统功能,被打造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他们运用环境再造的做法,腾笼换鸟,。广东与汶川签订《粤汶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包括技术援助、管理援助、产业合作、干部培养等方面协议。
桃坪羌寨、东门羌寨、甘堡藏寨、丘地藏寨、大禹农庄等,都是按照“古堡新寨”的思路重建的,就建筑、基础设施、酒店标准和餐饮研发,都下足了功夫,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家乐”,而是一座座融合既有羌藏文化魅力和标准化旅游服务的旅游风情小镇。
在丘地藏寨,每家每户的门楼上都挂有户主的姓名、联系电话以及村里自行组织评议的三星服务等级的星标。为了保障旅游化改造的不走样,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村务监事会,对一些村务问题予以监督和决议,包括装宽带、拒绝女性歧视的宣传活动,只要觉得有疑义的,都可以管一管。今年已经62岁的村支书三朗乓还到过海南,学到一些旅游推广的方式,他还向记者了解微博推广的可行性。
“仅2011年就新增国家4A级景区6个,一大批精品旅游城镇和村寨靓丽面世,增强了藏羌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的吸引力。”州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国庆假日期间,阿坝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就达118.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1.77 %和120.76 %。地震灾区和牧区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阿坝州“三百”示范工程推进,灾区变景区,牧区添新景,乡村旅游迎来“井喷”……
你现在访问的是零二七范文网 027Art.Com/f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