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3)

事迹材料
2012/5/4
一是“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还缺乏积极主动,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借机提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但存在“上热下凉”,忙了干部,有的甚至包办代替,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建设的热情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重“硬件”轻“软件”还比较突出,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产业发展及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文化体育及村级组织自身建设等“软件”还跟不上,“软件”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四是急于求成。个别**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这种急于求成思想会背离新农村建设的初衷。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牵扯到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最终实现。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相关的文章。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前提,产业是支撑、“硬件”是基础、观念是根本、文化是动力、组织建设是保障,要切实解决好以下问题: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循序渐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二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以明晰的主导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三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资金捆绑。建设新农村没有投入就是一句空话。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新农村建设,要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韩国新农村建设搞得非常成功,在于有一个好的机制,就是“以物代补,以奖代补”,政府向农民无偿提供水泥、钢筋等物资,要求农民在各自的居民区自行开展修房修路和改水美化活动,鼓励农民主动创造美好生活。四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农民是新农村的受益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不能把政府的扶持引导变为大包大揽,要重视组织和发动农民广泛参与,激发农民的活力、使广大农民自觉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五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农村发展不只是要钱、要物、更要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大力加强农民教育,形成学科技、谋发展、比观念慰然成风。六要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掀起根除“脏、乱、差”,向陈规陋习宣战热潮,制定规范化和长效性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文化图书室、娱乐健身场所、科技培训中心等,丰富农民生活,活跃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民主法制(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七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干部自身素质,村组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村组干部用好新农村建设的物资,要廉洁自律不能违法乱纪;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伟大战略选择,各级在抓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可喜业绩,成效有目共睹,但当前必须要切实解决好以下两个关乎科学发展的问题:一是必须实现从“授鱼”到“授渔”的转变。我国还不富裕,国家的资金是有限的,况且全国依然贫困落后的村还很多,因此新农村建设要搞“扶上马送一程”,以怎样增加村级经济积累,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不能“只给不教”,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容易让**产生“等、靠、要”思想,也容易让**热衷于“抓点示范”搞“政绩”,助长形式主义。二是必须在抓点示范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推进。一些地方在抓新农村建设上只盯着个别村做文章,视为掌上明珠,领导参观、上级检查、年年都是老地方。应该深入总结示范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比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农民教育、文化活动开展等,逐步全面推广,要在花钱不多但见效较快上下功夫,其实“软件”建设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可能导致“大户人家”门前“车水马龙”,贫苦群众少人问津,让大批贫困村要失去信心,产生看法。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相关的文章。
你现在访问的是零二七范文网 027Art.Com/f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