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警务室平安保护工作典型材料(2)

事迹材料
2012/3/16
**市公安局局长陈国强介绍说:农**务室建设作为**市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实事工程之一,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完善,已经织就平安天网。农**务室已成为了民警工作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处理治安问题的"执勤点"、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点",从而筑牢了治安防线,打牢了和谐基石。"
**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大三角的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城乡治安状况比较复杂。为此,**市主动应对农村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等给农村治安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地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社区警务模式,把农**务室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平安创建的亮点工程,构筑"人技物配套、打防控互动"的新型农**务格局。目前,**市共建成237个农**务室,实现了一村一室,一室一警。
一年来,**各个农**务室,充分发挥打、防、控职能职责,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在全省起到了示范作用。
社区安全教育
突破人力、财力等制约瓶颈,实现警力下沉建设237个农**务室并维持其正常运转,就需要一大批民警驻村,这对**本来就并不充裕的警力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捉襟见肘的警力中分配出充足的力量充实到农**务室中,冲破制约警务室建设的瓶颈,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为此,**市针对农村派出所警力配比相对偏低,通过整合资源、自我挖潜力配足配强农村社区警力。一方面,坚持机关部门挂钩联系派出所、所领导兼任社区民警、一线民警"双聘"等工作制度,不断增强派出所的一线实战力量;另一方面,推出机关青年民警下派基层轮岗锻炼、科所队副职轮流带职带薪到派出所从事民警工作等新举措,将警力进一步向派出所倾斜、向社区倾斜。自建设农**务室以来,共新增社区民警57名,社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民警总数达到294名,有效确保了农**务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市为了满足实行"一警一村"和"一村一室三员一队"的基本模式的运行,还招聘专职的协警人员充实到农**务室,并且明确**务室的建设资金和协警的工资福利全部由镇、村两级保障,派出所统筹安排使用。并且严格考核奖惩,实行捆绑式、逐级分解考核办法,即社区民警考核警务室协警人员,派出所考核社区民警。警务室协警与派出所专职保安实行捆绑同步考核,考核奖惩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从而确保考核行之有效。
统一标准,明确要求,实现农**务室规范化运作。
建设农**务室光有警力的保证是不够的,还需要硬件设施的保障和管理措施的规范。走进全国十佳小康村、江苏省文明村--**市官林镇都山村,人们随处可以感受到安定祥和的社会气氛,看到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场景。这一切都和都山**务室的规范运作分不开的。在都山**务室里,调解室、流动人口登记室、综治室等警务功能室的明确划分,让前来求助的村民一目了然,警务室内窗明几净,每天的工作记录得全面详实,民警和协警们各司其职,警务室外四辆警用摩托车整装待发,一切运转得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