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事迹材料
2012/3/7
5日上午,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年度例会。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人民大会堂,共同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路线图。
上午9时,大会开始,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中国的政治体制,国务院必须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它的监督。
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政府的工作,同时对今年的具体任务做出部署。对于这届中国政府而言,2012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温家宝说:“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报告给这份答卷设定了具体的目标,提出了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在这些目标当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由去年的8%左右调低为7.5%,这也是本届政府在5年任期内首次将这一指标调至8%以下。对于这一数据上的变化,温家宝解释说:“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然而,本届政府要想如期实现这些既定目标,给中国民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并非易事。温家宝在报告中坦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那么,面对种种困难,这份答卷究竟该如何书写?报告给出了思路,温家宝说:“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对于这一总体思路,报告进一步作出了阐释: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调结构,就是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抓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
舆论普遍认为,这一思路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2008年,本届政府在履职之初,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时隔4年,“稳中求进”这四个字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耐人寻味。
当前,世界经济前景低迷,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经济增速也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在此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十分有必要“稳”字当头。在报告提出的2012年政府工作的9项主要任务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位居首位。对此,温家宝表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