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教师事迹材料(2)

事迹材料
2011/10/17
记得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又在读中解决问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读”字,浓缩了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人生不也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吗?需要每个人用心去解读,而学生,则是我最需要读懂的“书”了!悟到了这一点,我似乎对一个长久以来困扰着自己的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兼班主任,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乃至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巧妙地融合在教学环节的细枝末节中,从容、睿智、幽默、深刻、简洁地把课上的平实、朴实、扎实,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我幸福的源泉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尊重之心,而这种关爱、理解、平等、尊重常常渗透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举动之中。我深深地知道,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让学生记一辈子,甚至影响到他的人生。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便时时注意警醒自己:不要伤了学生的尊严和人格,不要伤了学生的上进心、是非心、羞恶心;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要讲究方法,不宜大张旗鼓,众人皆知,而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有自卑心理,就设法让他确信老师尊重他、相信他,然后一步步帮助他解开心里的枷锁,放飞自己的理想。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优秀青年教师事迹材料》相关的文章。XX年我所撰写的论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愉快教育的几点尝试>>在市教育局举办的论文评比中获奖.<<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发育>><<重在培养孩子的勤俭意识>>等发表在教育报刊上.听教育专家于永正的课后我所写的<<心中有学生,师道自然明>>发表在XX年<<新沂教育>>上,影响很大.我所写的经验文章<<浅谈优化班级管理>>发表在XX年3月<<新沂教育>>上.XX年5月我所设计的教案<<白鹭>>在江苏省教育学会举办的优秀教学设计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
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没有人能将自己不具备的东西奉献给别人。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许多家长重智轻德,造成现在许多青少年对祖国缺乏荣誉感,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他人缺乏善心,对父母缺乏孝心,对自己缺乏信心.而这正是道德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品德是人才的灵魂.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能被社会接受承认,才能让他人喜爱,才能有幸福快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良好的道德修养应该从两方面养成.一方面需要把人类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孩子,依次作为生成道德个性和道德主体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道德规范,引导孩子自觉地加强道德养成.xx所提出的"八荣八耻"既蕴含着人类的传统美德,又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教师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不光靠言传,更多的应是长时间作出榜样,身教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在教育教学中重视道德教育,言传身教.放下因巨大的历史文化惯性而留存于我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与学生交流。教师的生命是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待学生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前提,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我自工作以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讲究技巧,班级管理效果显著,所教班年年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先进班.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真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针对个别学生学习懈怠,不愿及时完成作业,(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我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吃饭去体验,告诉学生学习是在为大脑用餐还编了歌谣学生学生,以学为生.学业优秀,万事亨通.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远大理想.看到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将没有吃完的烧饼和方便面扔进垃圾桶,我利用班会,晨会课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编了儿歌金光灿灿麦儿黄,颗粒饱满待进仓.农民伯伯真辛苦,一日三餐爱惜粮.告诉学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