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4)

社会调查报告
2012/2/21
公开发行股票,将企业所有权上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资产评估,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投资银行承销股票等众多专业环节,我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我只说明以下上市后所达到的效果。通过上市,国有企业完成了所有制制度的变革,即由政府所有变为公众凭借持股拥有,而作为公众公司,政府也可以通过投资或改制时的策略占有部分股权形成所谓的国有控股股份制有限公司。至此,所有权已经与行政权力从法律层面上相脱离,接下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任命管理层时,自然会把管理层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这样,董事会在自身利益的的推动下,任命能为公司发展和盈利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为管理层,从而达到公众(指股票的所有者,从理论上讲,任何法律允许的人都能购买企业的股票,所以称为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认为政府放弃了本应盈利的企业的所有权,是吃亏了。其实政府的职能不再与管理企业,而在于建立制度,用制度来监管企业。而政府本身则是从税收中获利,再用来造福人民。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不但不会少,反倒会大幅增加。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国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改制,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至于内部公众化与外部公众化相结合的方式,则是我自己构思出来的,目前只是雏形,也没听说哪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改制方式,我在此简要的提一下。这种方式将公司的股份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上市,在内部上市的股票需要公司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以便让这部分股份在员工中间依据职位和业绩进行动态的有机的分配,在外部上市的股份与前一段所讲的上市模式基本等同。为了让内部流通股与外部流通股的价值保持基本等同,而不至于导致交易混乱,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机制将内部股票交易与公众股票交易相挂钩,这种机制十分复杂,我目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留在今后思索。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不难看出国有企业改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障碍和问题。下面我就把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集中提到的一些改制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在企业重组后,一些单位的冗余员工的流向问题。下岗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员工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虽然成为超出编制的员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专业技能,相反很多人是相当专业的技术人才或专业学术人才。这些人才若不加以利用,必将使企业利益甚至是国名经济遭受损失。因此,在非上市的支持性服务单位中将这些人才加以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尽量使他们的工作与原先从事的工作相互关联,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改制也显得至关重要,从重组的上市,信息化对整个流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不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使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能以全球化网络化的思维思考问题。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革新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改制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比较消极,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吃大锅饭”的看法较为普遍。因此,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是无数经验的结晶,我在此不作讨论。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变革,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只有变革才能生存,才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明天!
五、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调查研究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相关的文章。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 著
4. 《现代企业制度概论(第三版)》 张鑫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5.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林毅夫/李志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李荣融
7. 《公司上市实务指南》 饶宏斌/曾艳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