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适合朗诵的散文精选

散文
2022/3/17
席慕容写文多以爱情、人生、青春、乡愁为主题,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那你知道她的适合朗诵短篇散文有哪些吗?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席慕容适合朗诵的散文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席慕容适合朗诵的散文篇一
夏日午后,一只小翠鸟飞进了我的庭园,停在玫瑰花树上。我正在园里拔除杂草,因为有棵夜百合花挡在前面,所以小翠鸟没看见我,就放心大胆地啄食起那些玫瑰枝上刚刚长出的叶芽来了。
我被那一身碧绿光洁的羽毛震慑住了,屏息躲在树后,心里面轻轻地向小鸟说:”小翠鸟啊,请你尽量吃吧。只求你能多停留一会儿,只求你不要太快飞走。”
原来在片刻之前还是我最珍惜的那几棵玫瑰花树,现在已经变得毫不重要了。只因为,嫩芽以后还能再生长,而这只小翠鸟也许一生中只会飞来我的庭园一次。
面对起这一种绝对的美丽,我实在无力抗拒,我愿意献出我的一切来换得它片刻的停留。
对你,我也一直是如此。
席慕容适合朗诵的散文篇二
在素描教室上课的时候,我者见两只黑色的大鸟从窗前飞掠而过。
我问学生那是什么?他们回答我说:
“那不就是我们学校里的喜鹊吗?”
素描教室在美术馆的三楼,周围有好几棵高大的尤加利和木麻黄,茂密的枝叶里藏着很多鸟雀,那几只喜鹊也住在上面。
有好几年了,它们一直把我们的校园当成了自己的家。除了在高高的树梢上鸣叫飞旋之外,下雨天的时候,常会看见它们成双成对地在铺着绿草的田径场上慢步走着。好大的黑鸟,翅膀上镶着白色的边,走在地上脚步蹒跚、远远看去,竟然有点像是鸭子。
有一阵子,学校想重新规划校园,那些种了三十年的木麻黄与尤加利都在砍除之列。校工在每一课要砍掉的树干上都用粉笔画了记号。站在校园里,我像进入了阿里巴巴的童话之中,发现每一棵美丽的树上都被画上了印记,心里惶急无比,头一个问题就是:
“把这些树都砍掉了的话,要让喜鹊以后住在那里?”
幸好,计划并没有付诸实现,大家最后都同意,要把这些大树尽量保留起来。因此,在建造美术馆的时侯,所有沿墙的大树都被小心翼翼地留了下来,三层的大楼盖好之后,我们才能和所有的雀鸟们一起分享那些树梢上的阳光和雨露。
上课的时候,窗外的喜鹊不断展翅飞旋,窗内的师生彼此交换着会心的微笑。原来雀鸟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肯留下几棵树,只要我们不去给它们以无谓的惊扰,美丽的雀鸟就会安心地停留下来,停留在我们的身边。
而你呢?你也是这样的吗?
席慕容适合朗诵的散文篇三
记不清是何时开始,QQ里的高三小女孩经常找我聊天,聊她的困惑,聊看不到的未来,聊喜欢的作家,聊各自的生活。只是,这样的聊天,常常是凌晨,她从晚自习回到宿舍,刚把作业做完,而我刚结束了一天的阅读。知道她喜欢散文后,送了她本张晓风的散文集,而她送了我这本《琦君散文集》,她说这是她很喜欢的作家。
“对孩子的呵护,不要过分,不要紧张。千万别使他有压力。孩子在成长中,总有一段看似疏离父母的孤独时期。您不要去干扰他,只暗暗地、默默地看顾他,他会感觉得到,父母亲是全心全意关爱他的。别去想代沟,反抗期等新名词。爱可以化解一切。”她说这是她在其中摘抄的一段话,她觉得很对。我想,或许是高三的生活太过紧张,她的压力不小。父母的期待,让她有些喘息,未来的梦想,让她觉得双肩沉重。她是个想读中文系的女孩,她希望用文字抵抗岁月,即使她的成绩或许只能上三本,但她还是一次次的向我表明自己的态度。可,成绩和阅读写作真的有必然联系吗?
带着她的期待,我翻阅了这本书,我想喜欢总是有道理的。琦君的文字,每一个几乎都是认识的,不生涩,不故作高深,不刻意造作,不喜欢引用高深莫测之句,甚至谈不上优美。但,就是能够让人读下去,非常真实朴素的文字。
她在《四十年来的写作》中说:“四十年来,我一直兢兢业业地没有放下笔,一来是由于写作是一份乐趣,放弃了会感到空虚。二来则是希望写作鞭策自己日新又新,至少使心灵与思维保持敏感清新。”“我不喜欢玩文字游戏,或故作惊人之笔。认为‘平易’并不是‘平淡’、‘平庸’,要写到平易才是功夫。”她确实做到了,她的散文平易近人,但绝不会让人觉得平淡平庸。
喜欢上了她的表达方式,没有说教,没有逼迫之气,言语温和。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意入眼,却烙在了心里。“其实写什么内容都无关系。只要是自己的深切感受。一花一木,一粒沙子中都可见大千世界。只要不是为文造情,只要不写梦呓似的、叫人看了如堕五里雾中的文句。”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渴望当作者,为文而文,所谓的“作家”实在举不胜数。庆幸,在某些不安的夜晚读读琦君,是份惊喜。小女孩的喜欢,我也渐渐能够理解。
在琦君的散文里,解开了我的困惑。一是关于兴趣,二是读与写的把握。琦君遇张佛千先生,咨询学画之事儿,先生说:“自己画就是了,何必跟人学呢?欣赏欣赏书法,练练字,看看大自然的花木山水,就拿起笔来画,画成什么样都没关系,自己谴兴嘛,又不是想当画家。”云淡风轻,看透之后的无所谓,让人心生欢喜,种种强加之借口,往往束缚了自己,困扰了自己。“朋友一生只读书,不创作,而品评文学作品,眼界甚高。她说写作常不免拾前人牙慧而不自知,即使知了也自以为引用的妙而沾沾自喜,倒不如不写的好。她的话令我深思,也使我战战兢兢,不敢轻易下笔。”话题回到开始,写作于诸多的我们,是快乐,是保持生命力的方式,所以舍不得,总想记录些什么。其实,写作最大的回报就是写作罢了。
愿她如所想,读喜欢的中文系,用文字抵抗岁月。但我想有一天,她一定会明白,文字从来不需要抵抗岁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