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教育局年终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计划(2)

年终工作总结
2011/12/20
3、加强党建工作,打造了干事创业主阵地。以“服务型机关,服务型学校”为目标,大力开展了基层党建“五型五强”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一致好评。各学校均按照教育局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五型五强”党建创建活动,市一中、实验一小还代表我市迎接上级组织检查。通过创建活动,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密切了干群关系,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二)坚持改革创新,促进了教育质量新提高
一年来,教育局始终坚持质量兴教的目标,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实现了“七化”。1、德育工作常态化。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构筑了教育网络、工作阵地、活动载体等德育板块,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好了课堂、家长学校、团队等德育基地。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为德育主题,大力开展“看、读、写、讲、唱、演、书、画、摄、行”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年来,全市各学校累计开展德育活动达350余场次;白果小学、师范附小、城东中学、铁门岗中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黄土岗中学、木子店中学、夫子河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被评为黄冈市示范家长学校。同时,还加强了留守儿童的管理,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给留守学生以生活关照和精神慰藉,南湖、龙池等地还召开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
2、素质教育特色化。组织了“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各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庆“五四”、“六一”、“元旦”等系列文艺活动达100余场次。各学校还组建了学科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得了不斐的成绩,展示了我市素质教育成果。在“湖北省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赛”中,我市获省一等奖4项,还申报了2项发明专利,从而成为黄冈市此项赛事的“五连冠”得主;在“湖北省第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评选”暨“第四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活动)”中,我市共有4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件,一等奖12件,二等奖6件,三校花网[www.网址未加载]等奖25件,优秀指导教师5名,学生获奖比例占黄冈的66%,教师获奖比例占黄冈的53%,特别是实验一小杨秀芬老师的论文《关于多媒体教学“辅助”作用的几点思考》,经层层评审,荣获特等奖(全省仅八名,黄冈唯一);在全国青少年举重比赛中,黄金桥中心学校举重基地选派的学生选手刘丹获48公斤级冠军,张婉玲获52公斤级第三名,在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刘丹、商威、廖家顺三名学生分获48公斤级、52公斤级、58公斤级全省举重第一名,丁益获少年拳击50公斤级冠军;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七届“希望杯”小学生运动会,展示了全市学校体育教学水平。3、教育科研专业化。一是解放思想抓教研。牢固树立了“教育科研就是生产力”的思想,教研工作不再囿于“小打小闹”、“修修补补”,而是实现课堂大变革、改革全方位,探索出城镇带农村、大学校带小学校的模式,整体提高了全市学校教研水平;二是立足课堂抓教研。以建设“高效课堂”为重点,变“课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实验中学提出了“新课堂”理念并传承发展,实验二小将课堂开放,家长观摩教学;三是夯实队伍抓教研。加强了全市6个地市级实验基地学校的建设,组织全市各学校骨干教师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不断壮大教科研队伍;四是开发课题抓教研。继续做好我市现有国家、省、市等级别课题及已立项的麻城市本级共87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师范附小、福田河中心学校、乘马岗中心小学等单位结合本地特色,积极编印了校本教材,充实了课堂内涵;五是组织活动抓教研。集中组织了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竞赛和小学语文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40余场,教师同台竞技,交流提高。
4、义教发展均衡化。一是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继续保持小学入学率**,初中教育完成率稳固在98%。二是实行城乡“手拉手”对口帮扶,组织城区部分学校教师送教下乡活动18余次,送课50余节。三是大力开展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工作,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五月份举行了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活动,推动了农村学校远教资源的有效应用。四是加强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确保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我市2011年中考的各项指标在黄冈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人平分比去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五是继续进行布局调整,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5、高中教育优质化。组织高中校长赴外地名校学习、培训,更新了教育思想,提升了管理理念。2011年高考,全市报考人数9742人,其中上线总人数9029人,本科上线人数5102人,上线率分别达92.7%和52.3%,分别比去年上升了0.5和4.3个百分点,其中清华、北大上线3人,一本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030人,600分以上高分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128人,飞行员招录了4人,再次刷新了麻城高考成绩记录。6、职教发展规模化。一是不断加强“硬件”建设。以理工中专为龙头,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10月19日理工学校新校区正式奠基动工,新校区征地150亩,总投资将达1亿元,届时将为我市职教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开展麻城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工作,提高我市职教层次。二是不断提升“软件”质量。加大课件下载[www.网址未加载]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完成了2778人的招生任务,位居黄冈市前列;4月份组织了第二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锻炼了中职生的技能;开展了中职教师的培训评比工作,积极建设“双师型”中职教师队伍;三是不断打造“名片”工程。继续夯实麻城师范的幼教、航空服务和理工中专的机械制造、计算机等优势专业,麻城电大打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品牌,擦亮了我市职教“名片”。
7、幼特教育快速化。教育局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不断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创办乡镇中心幼儿园,龟山、盐田河、歧亭、张家畈等地积极创办了幼教中心,让农村儿童顺利入园。12月份,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推进会,集体研讨了学前教育工作。市特教学校本着关爱、服务的宗旨,继续做好了残疾学生的入学工作,让他们享受教育的快乐。
(三)坚持德艺双馨,树立了教育队伍新形象
2011年,教育局以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为主弦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弹奏“情、实、严、暖、真”五字音符,奏响了队伍建设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