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节的文章10篇(6)

母亲节
2012/5/2
母亲的爱让我们成长,成*人!母亲的爱更是对子女深深的牵挂,我们姊妹几个相继离开父母在外工作,平时回去的时间就少多了,因此逢年过节,就是母亲最高兴的事了,无论是什么节日,只要我们能回去,母亲便会一大早起来忙活开,打扫卫生、上街买菜、淘米做饭……不时的到村头凝望,等着我们的归来,我们一到家,母亲便把家里的苹果等所有吃的东西拿出来,一个劲儿的往我和儿子手里塞……幸福、满足、关切、慈爱写满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享受着这一切,望着母亲的满头银发,我真的感到我还是儿时的我。是呀!虽已人到中年,可我们永远是母亲眼中长不大的孩子,望着母亲的满头银发,我心里更多的是愧疚,我们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而难得回家一趟,可母亲的要求只是我们能回来,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道出了天下所有母亲的共同心声,孩子飞得再远、再高,都是母亲手中的风筝,永远令母亲牵挂不已。
今年的母亲节又到了,在这紫丁香和康乃馨弥漫的春色*中,我不能给与母亲登科的骄傲,我要用我的心编织一束温馨的康乃馨,献给母亲,对着我的母亲道一声:“妈妈,我爱你!”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母亲节的文章10篇》相关的文章。母亲节里话母亲
坐在电脑前,忽然想起今天是母亲节,仿佛看到了母亲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和那双坚毅而略显疲惫的眼。听见母亲如丝如缕的切切叮咛,心中涌起那个久违的抒写欲,情感的瀑布倾泻下来,让笔墨不能再滞留,形成汹涌的河流,流向远方……
我的母亲是个没有文化,地地道道的农民。此时也许还在辛勤的劳作,顿时,母亲那起早贪黑干活的瘦小身影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母亲怕步履蹒跚的我摔倒常用那温暖的大手牵着我,我却总想挣脱尽情的狂跑,上学时,母亲怕我学习不认真常不厌其烦地嘱咐学习的重要,我却总嫌妈妈实在唠叨而捂着耳朵不听,上班后,母亲怕我做事毛糙常老远老远来问领导我的工作做得怎样,我却总是对她发脾气,成家后,母亲怕我想不周到常把我还当成娃娃百般关照,我却总觉得母亲有点可笑,而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常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孩子牵牢,此时才真正领悟母爱的奥妙。
曾经,母亲那皱裂的布满茧子的双手,春日为大地播种,夏日里给我驱蚊散热,秋日里收获丰硕的果实,冬日里化着温暖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白天为我做饭,夜里为我掖被;节日里母亲纺织着美丽的衣裳,把我装扮得花一样漂亮。可是我望不透您的眼睛深邃,猜出不到你爱的浓度,就像白天望不透夜黑,现在我才知道,你早已把爱缠进长长的毛线里、撒进喷香的饭菜里、冲进融融的热水里。
曾经,母亲是(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那么的“苛刻”,我一出门口,就要问我上哪儿去,跟谁一块去,什么时候时回来,唠唠叨叨地问得个没完没了的。有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偷了人家一只红薯,不但非逼着我还回给人家,并且叫我承认“这个红薯是我偷的”。可是我听不懂您的话语,就像就象熊熊烈火听不懂灰烬的沉默,无法理解做人的含义。现在我才明白,母亲的爱,不仅是慈母手中的细线,而且还是人生前行的航标,引领我走向光明。
曾经,母亲就象一把烙铁,留下的印迹,永远也无法抹去。您只需要几十分钟就收拾好的家务,却宁愿花两个多小时在旁监视我把卧室收拾好。尽管我累得汗流浃背,您一点也不心疼,有时您宁愿看着我受挫折和失败,宁愿我恨您,也还是拒绝我的要求。我真的猜不透你的心,就像春天猜不出冬日的寒冷,无法感恩您关爱的心。现在才懂得,人呱呱坠地,感受到的第一缕爱就是母爱,水一样纯净,风一般柔美,天塌之时此爱如故,地震之时此爱依然,给人“不知不觉”的享受。就象一尊雕牢牢地刻在我的心底,虽经时间的冲刷,依然那么清晰美丽。
母爱无私无声,无边无价。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母爱如海,犹如澎湃汹涌的大海,滚滚波涛充溢的都是对儿女的深情厚爱!时光不断的流逝,岁月渐渐的抓伤了她美丽的脸庞,但她的精力依然那么充沛,笑容依然那么灿烂,对我的爱依然那么厚重。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母亲节的文章10篇》相关的文章。想在母亲节的边上
中国没有自己的“母亲节”,所以,当这个舶来品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时候,有的人坐不住了,政协委员李汉秋昨天表示,已经与4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设置中华母亲节。这些人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那就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的国家有的中国自然也要有。当满清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洞开的时候,满清官宦同样在“天朝大国”的梦幻里神游,这种神游的姿态同样是:本朝乃是世界的中心,地大物博,万物不缺。最后证明,这仅仅是一场梦。
梦固然美丽,但终究是梦。本人以为母亲节不是一个坏东西,如同父亲节、感恩节等。不是个坏东西的理由是内容不错,可以忽然提醒自己,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想起母亲了,是不是很久没有往家里打电话了,是不是很久没有回家看望母亲了。所以,既然有了一个了,没有必要再来一个中国特色*的,oneisenough。假如每天都是节日,那么,跟每天不是节日就一样了。在这一点上,有等于无。
想来,从高中开始就很少呆在家里了,除了寒暑假。呆在家里却很少在自己家里,一般是在奶奶家。那时,我没有深刻思索“家”到第意味着什么。因为,在自己家里,实在没有什么事可做,而奶奶又多病,身边离不开人。所以,即使在自己家的时候也在想着奶奶家的事。后来,奶奶离开人世了。我突然觉得没有了很多东西,没有了很多牵挂。对于家,对于回家,又开始了新的定义和阐释。我在奶奶家的时候,母亲也会去,我知道那是找我的,母亲和奶奶的关系不好,还得追溯到很远的时代。
因为自己生在1983年代,很多事情总是不明白,例如婆媳关系。现在倒一团和气风平浪静了,以前的状况多是剑拔弩张局势。不过,回家的时候,我还会听母亲说起,“谁他娘又在给儿媳上课了。”这样的话,看来,婆媳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即使是现在。以前看过渡边淳一的《男人这东西》涉及到一些,基本上说,因为儿子是母亲自己生的,又是自己养活大的,一直在母亲身边,母亲已经习惯了这种安排。当儿子结婚后,仿佛是儿媳(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跟自己争夺儿子,儿子突然不在身边了,于是,婆婆把儿媳看成一个具有排斥性*的因子。
这个解释有些道理,我的母亲也经历过这样的待遇,不过,我却很难相信。我想,为什么在我面前这么和善的一个老人怎么曾经那么对待自己的儿媳呢?不明白。母亲告诉过我,别人也说过,奶奶对结婚以后的母亲很不好,母亲经常挨打。因为,那时候要挣工分,而母亲干活有些慢,所以,奶奶看不过去就教训上了,这个时候,姑也会上凑,因为那时她还没有出嫁。我不明白的是,这个时候父亲也一般不站在母亲一边。可能,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忠诚。后来,父亲和母亲也吵过,也闹过,一度叫嚣要离婚。那个时候,很多夫妇都有这样的经历,都没有少打闹过,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证明年轻人特有的张狂。
母亲挨打以后会跑回姥姥家,然后,父亲再去叫。不仅仅我的母亲这样,左邻右舍的人,很少没有不回娘家的,然后,丈夫去叫。回娘家的原因很多,最多的就是受到了婆婆的不公平待遇,但是,真正离婚的没有几个。也都坚持到了现在,看上去似乎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似的。这可能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模式吧,这样的模式里,总是把媳妇看成是外来的人口,媳妇总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虐待,这样的模式说白了,没有把媳妇当作一个人看待,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好的是,现在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假如有,一般以离婚告终。
母亲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果就是在怎样对待奶奶的问题上。可想而知,我的母亲对奶奶印象很一般,所以,奶奶在家的时候,母亲去的也不多。尽管身边确实需要人。姑总会嫌母亲去奶奶家少,对待奶奶也不好。但是,母亲的内心的伤痛只有她自己最明白,母亲告诉我奶奶和姑当初是怎么样对待她的。但我不能说这是罪有应得。我只能说一个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对别人做坏事,坏事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虽然,对别人做了好事记忆不会很深刻,人们还很容易忘记,但,还是尽量选择后者吧!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无论他们曾经做错了什么。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母亲节的文章10篇》相关的文章。(三)热情的母亲
更多信息请访问零二七范文网:027art.com/fanwen/mqjzw母亲节作文
零二七范文网(武汉美术网旗下范文频道) /fanwen
你现在访问的是零二七范文网 027Art.Com/f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