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名人名言(3)

名人名言
2012/2/24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作者:爱因斯坦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作者:詹·拉·洛威尔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作者:欧文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作者:徐特立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富贵之家,爱子过甚,子所欲得,无不曲从,一切刑祸从此致矣。 作者:(清)陈宏谋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它把青年拉向一方面去,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要求把他们拉向另一方面去,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的,于是,大多数受教育的青年人经过了一段热烈的青春迷恋时期之后,就走上了已经踏平的道路,而且渐渐走得习惯了。 作者:柯罗连科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作者:陶行知
◦物质精神;切忌娇惯。 作者:《格言对联》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作者:加里宁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作者:陶行知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作者:第斯多惠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作者:张载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作者:陶行知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作者: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作者:《礼记·学记》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作者:彼得·德鲁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作者: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作者:萨克雷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作者:卢梭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作者:梁启超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作者:马卡连柯
◦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 作者:伏尔泰
◦不贰过 作者:孔子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作者:陶行知
◦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作者:裴斯泰洛齐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 ,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作者:爱因斯坦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我认为,应当认识恶。 作者:巴莱拉
◦上帝不能处处都在,于是他便创造了母亲。 作者:谚语
◦胃病总是由于贪吃。疳积病是上帝派来教育胃的。并且你们应当记住这一点:我们的每一种欲念,甚至包括爱情在内,也都有胃口,不可太饱。 作者:佚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作者:《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