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信用社工作总结(4)

金融类工作总结
2011/11/3
③任务包干与集中攻坚相结合。一方面将收贷收息计划分解到每位信贷员头上,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根据指标完成奖优罚劣;另一方面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攻坚,制造声势的方法,重点攻坚。亢村信用社和联社资产管理部结合,召开了“联农桥”贷户清收大会,收回贷款80万元,完善手续10余万元。
在狠抓盘活清收的同时,我们积极落实新增贷款责任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年初,业务科和资产管理部对XX年正常贷款中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逐项登记造册,要求信用社每月将责任人员清收的贷户、笔数、金额持收回凭证到资产管理部进行销帐。联社要求,信用社主任对本社的新增贷款质量负总责,信贷人员对所发放和所管理的贷款质量直接负责,新增贷款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部分,视同完全责任贷款,要按照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规定,追究责任人员责任。在明确信贷人员权、责、利的前提下,实行“包放、包收、包管理、包效益、包赔偿”的五包制度。联社业务科定期对现有贷款手续进行普查,促使新放贷款严格按照贷款申请、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的程序,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
(四)狠抓增收节支,减亏增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催收手段,提高贷款收息率。年初,联社按照“突出利润、成本控制、绩效挂钩、动态考核”的原则,制订出各社利润目标,落实收息任务。要求信用社明确信贷、会计等岗位收息责任,实行收息与收入挂钩,多收多得、少收少得。限期内不能收回的,由责任人员赔偿。为加大考核力度,联社因势利导,开展了“四杯”竞赛,每季末对收息前三名进行重奖,对后二名重罚并黄牌警告;7月份上半年工作会议上,针对全县收息率偏低、收息工作存有死角的状况,联社逐社分析原因,帮助找准切入点,要求各社对收息
贷款逐笔核查,重新核定信贷员收息任务,并重新制定行之有效的收息奖惩措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各种风险,实现了全年安全经营无事故。
7、加快电子化建设。在市办的统一领导下,4、5月份联社组织全县信用社会计进行了上机前的电脑培训,6月份完成了联社机关局域网建设,7月份全县13家信用社完成了上机前的录入工(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作,9月份全县17个网点全部实现联网。开展了储蓄业务的通存通兑。通过电子化建设,全县信用社的硬件建设有了明显改善。
(六)强化“三个代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联社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与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遵循“在坚持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6月份,联社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市办《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市人行领导在全市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主任会议上的讲话,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培育积极进娶爱岗敬业的行业精神,为信用社业务经营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矗8月份按照市办部署,联社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新高潮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联社紧紧围绕信用社工作实际和业务进展情况,突出抓好几项措施:一是把握一个核心,即抓好全体员工对金融法律法规、信用社规章制度的学习。二是抓好一个关键,即抓好领导带头。三是突出一个重点,即突出抓好年青职工的思想工作。四是打好一个基础,即为全面完成各项业务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矗通过“三个代表”学习,形成了全县上下拧成一条绳,奉献一条心的可喜局面。全县信用社“扬正气、干正事”的创业氛围蔚然形成,全县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联社党委的工作部署,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全面完成XX年各项目标任务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矗
尽管XX年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不容可观:一是存款工作仍不容乐观;二是贷款形态不实的问题还很严重;三是不良贷款占比过高,已成为束缚信用社发展的巨大障碍;四是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还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形势;五是信用社员工素质较低,与业务发展尤其是电子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三、XX年工作计划
XX年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一年,是扭亏脱困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为“三农”服务这一经营宗旨,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着力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一手抓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业务经营水平。通过两手抓,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和业务经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