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局教育发展三年规划(2)

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2011/11/2
对不胜任工作的随时解聘,此制度即将出台,2012年3月完成两所中心校副校长、两所初中副校长的公开竞聘上岗工作。2、建设示范性初中。按照教育部要求“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2012年前,把部分乡(镇)存在的二所或三所初中逐渐合并成一所,按年级分校区就读。既可解决两校或三校争生源、农村初中教师缺编和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能腾出初中校舍办农村寄宿制小学。三门闸、三里店初中扩大办学规模,更名为汝南县第几中学,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可向县城新区学校集中。在中心乡(镇)规划县一中、县三中、和孝初中、老君庙初中、留盆初中、梁祝初中、金铺初中、三门闸初中、王岗初中、官庄初中10所学校为示范性初中,既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3、招聘初中教师,服务初中教学。根据2012年形成的空岗,2012年预计招聘初中教师58名,其中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5名,剩余编制根据需要招聘。此项工作2012年5月进行。4、加快城区九年一贯制初中建设。在新建普高北边新建一所占地面积300亩、拥有初中120班、小学36班规模7620年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一所,2012年5月底开工建设,2012年6月完成建设任务;在城西豫洲大道中段新建一所占地300亩、拥有初中部120班、学位6000个、小学36班学位1620个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012年4月底前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完成建设任务。达到新城区初中5—6所,实现初中学生向县城集结的目标。
(三)小学教育。1、实行农村小学校长竞聘选拔制度。农村小学校长由乡镇中心校参照初中及中心校长竞争上岗条件和程序在本乡镇进行,竞聘结果上报教体局履行任命手续,由各乡镇中心校负责管理,严格按照考核结果用人。此项工作每年8月份进行。2、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农村小学。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2012年年底整合53所小学的基础;2012年整合农村小学45所,保留农村全日制完全小学152所,建设寄宿制小学38所。高年级学生向由初中腾出所办的寄宿制小学或向县城新城区新建小学集中,只保留部分低年级教学点。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课程开不齐的问题。3、招聘小学教师,充实一线力量。2012年预计招聘农村小学教师162名,其中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和英语教师各17名,语数教师94名。今后两年招聘小学教师数额将根据每年因形成的空岗而定,但体、音、美专任教师不低于招聘总额的30%。此项工作每年5月份完成。4、加快城区小学建设,实现小学教育公平。随着城市规划调整、新城区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中小学校资源整合,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学生到县城就读。在城北区天中广场北新建一所占地45亩、拥有30班规模1350个学位寄宿制小学,2012年5月底前开工建设,2012年6月完成建设任务;在城东北区信义路东与王家巷北段新建一所占地45亩、拥有30班规模1350个学位寄宿制小学,2012年3月规划,2012年6月完成建设任务。把大量的农村小学生吸引到县城上学,部分小学生留在中心集镇就读,让小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小学教育公平。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教体局教育发展三年规划》相关的文章。(四)职业教育。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总投资8000万元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建设分三期完成:2012年4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投资4000万元,完成40班规模、可容纳XX名学生所必需的教学、生活用房,完成分流招生1500人,达到30个教学班。2012年4月底,二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40班规模、可容纳XX名学生所必需的教学、生活用房,并添置部分专业实训设备,预计招生XX人,达到在校生3500人规模。2012年4月底,三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校区所有规划项目及实训设备投资,全部建120班规模的示范性职业学校,预计招生(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2500人,达到在校生人数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