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乡镇政府换届工作总结(3)

工作总结文章
2012/10/18
(七)计生政策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奖优免补”政策,明确了计生工作镇村组三级责任目标,建立了三级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八)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深入开展,参合率提高到97.2%,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效遏制;《传染病防治法》得到贯彻、落实,流行性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禁Du防艾各项措施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村级生室管理得到加强,新农合报销等环节服务得到强化,医患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建立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加强了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饮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清洁水饮用率达 67.5 %,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群众健康得到保障有效保障。
(九)社保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城镇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低保制度和保障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低保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帮扶力度大大增强,“农转城”政策逐渐深入民心,推进工作进展顺利。
(十)移民工作良性发展。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的后续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帮助移民群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建设新家园的思路已基本理清。青龙水库和糯扎渡水库移民安置征用土地协调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十一)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坚决贯彻执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方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为突破口,制订了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群众的意愿相符合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省、市、县级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和沪滇对口帮扶援建设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新会村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扶贫整体推进项目规划全面完成。
(十二)为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的思路在探索和尝试中逐渐成熟。现已建成为民服务中心,所有涉及为民服务事项均可在“中心”集中办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办结”和“一条龙服务”已成为现实。
三、强化措施,依法行政,政府威信突现大提高
(一)持之以恒抓班子建设。一是将学习作为班子成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强化学习机制,敦促班子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媒体自学、参加培训、跟班实习等方式,使班子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二是强化为民务实观念,领导带头“放下架子近百姓、扑下身子干实事、模范带头做样子”,率领班子一干人走基层、干实事、解民忧,去争取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一个声音”与集思广益、察纳雅言相结合,工作面前讲原则、利益面前讲风格,工作当中讲协作、生活当中讲融洽,努力促成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共图发展的氛围;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抓党风促廉政、抓典型明警钟、抓淡薄明志向、抓监督促强意识,让班子以风清气正的本色去赢得群众的好评。
(二)努力提升政府形象。一是坚持民本观念不动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出发点和落脚点,尊民心、顺民意、急民需、解民忧,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取最大会利益;二是坚持真抓实干不动摇,按照领导干部“伏下身子走基层,转变作风抓落实”的要求,敦促全镇干部职工从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入手,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多做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三是从严治政不动摇,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和行为,切实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四是坚持依法行政不动摇,自觉接受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四、正视困难,高位谋划,发展潜力将现大辉煌
过去的七年,文井镇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也有不少需要去克服的困难和还有不少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成本过高,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多而小、散而全,农民增收难度持续增大;历史遗留问题多,解决问题的“瓶颈”难以突破;群众需求与现行政策之间差距过大,社会维稳难度加大;政府自身建设还不够完善。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镇域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致使各项建设事业依然只能在束缚中寻求突破、在困境中寻求发展。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确立新的奋斗目标。2013年,文井镇政府将团结和带领导全镇人民,围绕“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