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学生会主席工作报告(2)

工作报告
2012/7/24
发挥学生会的主体作用。学生会在打造良好学风建设中,积极引导同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风建设的内部动力,坚持开展学风建设示范班级、学风建设先进班级评选活动。为学院逐步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还举办了模拟应聘场活动,以此引导09级同学增强就业观念,适应新环境。在08级同学将要面临就业实习的时候,积极协助老师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多次组织学生参加面试。
学生会还曾多次配合学院为举办各类技能大赛提供志愿服务。
三、以青年学生为本,建设健康向上的多元校园文化
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们深知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来,学生会一直把繁荣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会工作的重要目标,勇于创新,锐意进取 ,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在竞技体育方面的活动有:冬季越野赛、八人制足球赛、“迎春杯”篮球赛等;在生活实践系列的活动有:包水饺大赛(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模拟应聘场等;在科技学术与创新系列的活动有:风筝设计大赛、板报设计大赛等;在文化知识系列的活动有:汽车文化有奖知识竞
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在艺术及身心发展系列的活动有:肖像设计大赛、曲艺大赛、汽车系舞会等;在心理健康与知识讲座系列的活动有:心理健康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另外还有爱国主义影片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周等一系列周活动,以及学雷锋标兵月、军体标兵月、卫生标兵月等一系列月活动。
四、以制度建设和干部素质培养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
学生会部门机构的调整 学生会一直以“思想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组织为建设方向。一是积极探索学生会机构改革,根据院级学生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分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各部门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成立社会实践部,协助就业老师管理就业实习档案的工作;将原生活部更名为公寓部,其工作性质保持不变。新成立的生活部,主要负责配合学院搞好奖、助、学、贷、评优、评先等工作,学生会机构的调整与增设,使学生会工作更细化,责任更具体,目标更明确。
学生会内部考核机制的完善 在原有的考核机制上,推陈出新,创造性成立了学生会内部考核机制,并细化了考核内容。通过学生会内部考核,也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督促了榜样的作用,并将学生会内部考核成绩作为学生会换届选举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生会以促进校园和谐为主线,围绕学院中心工作,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求真务实,团结奋进,锐意创新。
一、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召开,我们认真学习了党团组织的方针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引领学生干部不断推进学生会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作出新贡献、再创新局面。
二、在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中,我们积极保持对外交流,举办了众客隆2012校园系列活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赛区翻唱k歌大赛,还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等高校举办联谊交流会。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前期,潍坊作为举办城市,我们有义务为全运会在潍坊的举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院团总支学生会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在经过层层选拔我院有38名志愿者当选,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7人记个人三等功,3人获得先进志愿者和6人获得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为我院赢得了光彩。
三、增强学生会工作的整体活力,加强了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配合学院工作,为同学们在就业指导方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www.网址未加载,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务。
四、加强对同学在个人专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开设专业兴趣小组,培养专业人才。
总而言之,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本着严肃、认真、团结、进取的原则,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意识,积极组织同学完成学院交给的各项任务,认真贯彻学院党委的方针政策和我院的一系列措施,提高同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在工作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协助学校搞好校风,学风建设,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 学生会工作存在的不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只有不断思考,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的结症所在,才(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能有效地开创学生会工作的新局面。目前的学生会工作存在着如下不足:
一、 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会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过分得注重了活动的内容和过程的完善,而忽视了对活动本质的宣传,同学参加活动乏味,兴趣不大。
二、 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品牌就没有形象。目前,学生会呈现出老品牌保护不力,新品牌拓展乏力的局面,缺乏系统的品牌形象体系,品牌战略意识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