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3)

发言稿
2012/1/3
积极引导天成饲料公司、海安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县提升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2个。同时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名牌化、营销外向化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XX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积极储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项目,XX年县级、市级和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分别有200万元、1000万元和XX万元以上发展项目。
3、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促进农民收入显著增长
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坚持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出并重,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并举,提高素质与加强服务并行,大力组织实施剩余劳力转移的“三有”致富工程,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收入有增长。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农村劳力非农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4.5%。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确立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单位,不断强化劳动力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XX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力争1.5万人。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就地就业空间。加快小城镇和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扶持乡镇企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总结推广农村回乡创业典型,鼓励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形成劳务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大力发展出国劳务,促进劳动力县外转移。进一步组织全县建筑行业劳动力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叫响海安建筑业的劳务品牌。引导农民走出国门,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规范全县对外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努力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对外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组织协调体系。建立健全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搞好劳动力转移监测,加强劳务市场信息发布,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相关的文章。
4、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生产水平,推进产业化,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引导合作组织逐步向产前指导、产中服务、产后销售等领域延伸,逐步实现由松散型技术服务为主向紧密型的经济共同体方向发展。鼓励和扶持农**、农村经济能人、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采用“订单收购”、“代购代销”等形式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XX年全县选择5个以上合作组织开展合作机制、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利益机制等的试点,重点抓紧好海安县蔬菜协会、海安县禽蛋协会、海安县里下河大米协会的运作和规范管理,培育成为带动作用大、自律性强、产业链结合紧密、利益机制合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队伍,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不断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XX年全县新增持证农民经纪人1000人以上。扶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XX年全县品牌农产品超市销售额达2亿元。
5、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切实加强水利、农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XX年全县要立足抗灾夺丰收、保平安,重点实施县镇河道的疏浚工程、雅周省级节水示范项目、胡墩河配套工程、串场河配套工程、里下河圩堤加固工程等,完成总土方850万方,完成配套建筑物65(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0座。立足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机综合效率,加快推广水稻插秧机150台、油菜收割机5台、秸杆还田机50台,修建里下河排涝车口30座。立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抢抓国家开发农业政策优惠机遇,积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编制、立项申报工作,精心组织在建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XX年全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万亩,在项目区改建电灌站10座,新建防渗渠40公里,新筑机耕路40公里,XX年新建小农桥9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