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党性分析材料(3)

党性分析材料
2012/1/4
晓之以理,把群众说服。说服,就是让群众心悦诚服,认同接受。由于受文化水平、经历和眼界局眼,一些**往往把由于自己适应市场的能力弱而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问题推到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身上,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只从对个人是否有利为取舍标准,甚至由此产生不满情绪,把自身利益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而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管不顾;还有个别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扰乱社会秩序,甚至违法乱纪。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晓之以理。一是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爱国家、爱集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让群众理解好、接受好、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明确工作意图和工作要求,学会依法办事,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三是强化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提高政务的透明度,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四是深入开展以“亲民、爱民、为民”为主要内容的“送温暖”下访活动,认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这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把群众说服。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选调生党性分析材料》相关的文章。三、为民服务,做好服务意识和本领的高度统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各级干部来说,应当既要有服务的意识,又要有服务的本领。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其宗旨,都是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在意识方面,由于我们刚刚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在部分干部的头脑中,为基层、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非常淡薄,还存在对基层、对群众趾高气扬、指手画脚的官僚主义习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政府机关的职能也要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指令性变为服务性,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也要树立为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现在有些地方的机关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同志,转化换位做得不好,还抱着一种固有的官本位思想,对群众要办的事拖拖拉拉,态度生硬,办事之前,送请在先,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说到底,就是在我们某些同志意识里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本领指技能和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重点是要学习、掌握和精通自己所涉及工作的业务知识,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守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一个部门工作成败的好坏,与这个部门领导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看一个人的能力,就要看他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没有业务知识、有没有创新意识、有没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由每个党员组成的,只有我们每个党员的素质(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业务精通了,我们的党才有希望,才能带领广大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共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的高度统一。只强调服务意识,没有服务能力,就是空谈;如果我们只强调能力,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只会陷入盲目。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提高工作能力,才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事业办好办实。
四、做到“六视”,不断追求比常人更高的精神境界
领导干部,尤其是作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不仅应严守其行为准则,而且应追求比常人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做到“六视”。
视任命为信任。当被任命担任某一岗位的领导职务时,应该视之为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对于这种信任,不仅应高度重视,决不辜负,而且应常怀感激之情,报答之心。怎样感激、报答?那就是更加奋发努力地工作,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视信任为责任。作为一名选调生不能把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视为可以炫耀的资本,更不能当作用来谋取私利的手段,而应把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视为责任。群众推荐、组织上安排谁担任领导职务,不是让他当官做老爷,或去谋取私利或小团体的利益,而是要他去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人民谋利益。
视责任为使命。领导干部要把组织和群众赋予的责任视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决不能无视、轻视、小视这份责任。使命是什么?使命就是必须不遗余力地去完成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选调生应忠于职守,以全部的忠诚和热情去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