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作文:端午赛龙舟(2)

端午节作文
2013/5/29
船上装饰最繁杂的以顺德的鸡公头龙舟为代表。其中部有一个神楼,一个大鼓和一个铜锣。龙舟上有龙头、龙尾旗、帅旗和罗伞等装饰。龙舟的大小按扒龙舟的人数区分:3人、5人、10人的为小龙舟,长约1丈半到2丈;20到50多人的为中龙舟,长5丈到7丈;60到100人以上的为大龙舟,长9丈到10多丈;还有200多人的特大龙舟。
小龙舟只有桡手和舵手,中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一人;大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两人。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河床比较宽,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故龙舟比较大,60多人以上的算较普通,100多人的也很多。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与两岸欢乐的人群一起,构成乡情浓浓的中国龙舟竟渡风俗画。龙舟竟渡,起源干四、五千年前我国民间的一项有趣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漫长发展岁月里产生五花八门的龙舟奇俗。
江西等地有旱龙舟之俗,龙舟有竹制、也有木制,这种活动观者如云。《琼州府志》载:“城中人缚竹为船,用五色纸为饰,鸣钲鼓沿街作竞渡状,名日旱船。”《徽州府志》载:“五月五日迎神船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诸市”。《江西通志》载,在金溪城,“每岁五月五日,城内造龙舟,以人装故事其上,一舟数百人舁之,行诸陆地”。《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十人舁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歙县志》也记载了当地有旱龙舟之俗。
四川省五通桥和浙江武进县等地赛龙舟于夜间举行。龙舟张灯结彩,有的用彩灯作龙眼、有的在水面上设堆堆浮焰,龙舟于其问成双疾驰灯光灿灿,泛映水面,像一条条游龙在水面竞飞,尤为动人。
游船式竟渡较为普遍。从汉代开始就有游船式竞渡了。古时杭州西湖一带,民间端午节举行娱乐性龙舟竟渡活动,《梦梁录》载,官府在西湖举办游船式竟渡,“龙舟六只,戏于湖中”,船上有“七圣”、“二郎神”等装饰,划船人戴“大花”、“卷脚帽子”、“穿红绿戏衫,像演戏一般”。这些龙舟也进行速度比赛,终点夺标。我省部分地区流行的龙船景也叫“趁景”,每年衣历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指定水域邀集各乡龙船前来“应景”。因不争名次,只表演技巧,故称“趁景”。它轮流在各乡举行,每天一景。有些乡村很看重“龙船景”,像过盛大节日似的热闹。凡外村嫁来的妇女,看到娘家来的龙船“应景”,就要和丈夫、小孩带鞭炮、饼食,划小艇去表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