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矛盾调解活动调研报告(2)

调研报告
2012/5/9
(二)土地、山林、农田耕地、宅基地使用权属不清等引发的纠纷。这类纠纷一般由于原地界划分时,没有认真界定"四至",没有做永久性界线标记或由于土地使用证、土地承包使用证、林权证不完善引发矛盾纠纷。(三)因农村二轮土地延包引发的信访问题。主要问题有:一是"农嫁非"对象及其子女要求村保留她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村民待遇。二是少数村因人地矛盾突出,多数群众要求小调整,因工作不力等原因而引发上访。三是极少数村及群众不顾大局,片面强调自身利益而引发上访。(四)村务、财务及**经济、作风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村中大小事务**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不经村民会议研究通过。二是**以权谋私、经济不清,财务不公开,村民对**的个人收入、村中财务收支有疑问。三是**办事不公,工作作风不正,故意为难村民,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打击报复和自己作对的村民。
(五)农村宅基地纠纷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乡、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二是对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三是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四是部分村民不按规划要求审报建房。
(六)**换届选举与两委工作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两委换届选举中,有的村宗族、帮派关系复杂,相互争权夺利,特别是一些较富裕的村,这种情况就更明显,换届工作中互相拆台,或在选举过程中违法拉选票。选举结束后没有选上的一方就煽动群众上访,反映**各方面的问题,以达到迫使选上的一方下台的目的。选上的一方有时(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也上访,反映老班(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子不交接公章、帐目等。二是有的村村支部与**工作不协调,互相争权,特别是在**工作安排、公章保管问题、村重大问题决定权上争的比较激烈。(七)传统型的纠纷。此类纠纷没有太大变化,诸如房屋、邻里、债务、婚姻家庭纠纷较普遍,往往旧的矛盾纠纷未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三、我乡矛盾纠纷的成因
(一)矛盾纠纷调处的联动协调机制僵化。一是职能部门不作为。目前,在我乡农村的土地、山林、水利、耕地、拆迁建设、移民安置、劳资、债权债务、干群关系等纠纷,无一不是司法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参与调处,一些部门如国土、规划、林业、农经等,由于存在认识偏差,乐于办理审核、审批土地、规划、村财务、林权等工作,一旦遇上纠纷便推给司法所,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乡的人民调解中心形同虚设。据不完全统计,多数矛盾纠纷都是由司法所直接参与调处,事后还要跟踪调解协议的履行,繁重的工作压力,往往使只有一人的司法所心有余而力不足,疲于应付。二是村两委对人民调解工作不上位。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细致、不深入,流于形式。部分调委会和调解员习惯于坐等纠纷上门,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工作,只重表面,轻行动;重数字,轻成效,对突发性事件调处力度不大。三是责任机制不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是依靠政策文件进行的,一些部门职能定位模糊,职责交叉,这给落实责任和加强考核工作带来难度。少数行政部门注重行政执法,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不够重视,行政调解制度在一些部门没有得到充分实施,出现"有权部门制造矛盾,无权部门解决矛盾"的情况。一些地方的领导接访制度没有完全落实,考核机制、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还需强化。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社会矛盾调解活动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二)干群关系不和谐。一是**方面的原因:(1)少数**的思想素质较差,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卡、要,对村集体项目不公开招投标,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村福利分配、处理村民一些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等。在农村信访问题中,几乎都存在**为政不廉、办事不公的问题,成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2)**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意识不强。一些**在工作中,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激化了干群矛盾。个别**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给班子内部不团结留下隐患。(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对干部在财务上的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4)一些**自身素质较低,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生活作风不检点等,难以发挥干部的表率作用。二是干部管理方面原因:(1)个别领导纵容维护**,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以致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处理,对**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
你现在访问的是零二七范文网 027Art.Com/f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