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从ZAFU到PKU,看浙农林工科“男神”如何考上北大研究生

浙江农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0-7-11 06:27:10 文/史建华 图/郝雪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季特别不一般,尽管如此,我校的毕业生们仍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有的考取了国内名校的研究生,有的即将出国深造,有的考上了选调生公务员,有的拿到了心仪企业的工作offer。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毕业季系列报道,展现应届毕业生们就业、创业、考研、留学的部分案例。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161班李天赐
01
优异的成绩,有目共睹
近日,北京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招生拟录取名单。李天赐同学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实践能力,成功考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中共预备党员,三年平均绩点3.66,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省物理竞赛(理论组)三等奖,两次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一次获得三等奖学金......满满都是不懈努力的足迹。
02
不懈的努力,频频获奖
李天赐出生于湖南临湘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初入大学,李天赐就加入了浙江农林大学ACM协会。
在随后的时间里,李天赐先后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三等奖、2018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奖、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焦作)铜奖、西安站铜奖、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铜奖、浙江省物理竞赛(理论组)三等奖等。
他表示,正是因为参加了很多比赛,复试面试时给他加了不少分。
03
政策的支持,兴趣为师
李天赐说:“刚进校时虽然学的是不感兴趣的一般性其他专业,但初入大学就已加入了浙江农林大学ACM协会”。
负责该协会的童孟军等老师为他转专业提供了很多建议,后面还带着他进入学院集训队。
最终在童孟军、吴达胜等老师的指导下,他了解了学校转专业的政策,成功转入计算机专业,并且在当时就确立了考北大的目标。
04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
说起李天赐,他的不少同学都会说:“哦!就是那个经常泡在实验室里的人。”
谈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李天赐也直言,自己是一个特别“狠”的人。平时在实验室准备竞赛经常学到半夜,离研究生考试还有半年的时候,他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去考研教室学习,等图书馆开门后,再去图书馆自习,那里氛围更好;晚上,为了不打扰实验室里参加编程比赛的学弟,他经常到走廊里借着灯光读书,每天要学习到凌晨一点左右。
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他,最困的时候为了能让自己一直保持活力,李天赐往往会选择疯狂的刷数学题,让大脑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晚上是他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他会在这时候整理一些错题和知识点,以巩固记忆。
回忆起那段时间的经历,李天赐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便是:“时间真的不够用。”
05
学长的鼓励,伴他前行
在李天赐成功的路上,不断有贵人相助,陈明健就是其中之一。陈明健是李天赐的学长,早他一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得知学长在数据挖掘的大赛上获得世界冠军后,更坚定了他“考名校才能有更好发展空间”的想法。因此,他毅然走上了与学长一样的考研之路。
备考期间,无论有多忙,陈明健总会空出时间回答他的各种问题,为他考研、学习提供了很多建议与帮助。
李天赐在得知自己被北大录取的消息后,第一个电话便打给了陈明健。此时的他已经对未来有着很清晰的规划:“未来的我想做一些推荐算法,再跟着导师做一些项目。研究生阶段我还想参加一些竞赛,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之后的考博打下基础。”
06
学长寄语
大学四年,经历了转专业、竞赛、考研,发现时间真的过得太快了。希望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能早做规划,不留遗憾,走得更远,取得更好的成绩。
浙江农林大学
文字 /学生通讯社 秦佳璇 胡江梅
图片 / 由李天赐提供
今日编辑 / 饶晓昕 章雨青
责任编辑 / 方力力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转自:浙江农林大学
编辑|罗发群
审核|曹 磊
浙江农林大学林子晨光校招生宣传与服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