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四年时光白驹过隙,这是我与西院的**记忆

西昌学院
2020-7-02 05:30:36 文/罗妍婷 图/马子涵
(文杜曜月 图黄孟曦 记者团摄影部)这里是西昌学院,它坐落在青山环绕处,占地1636亩,学院由一条由下至上的主道划分开来,左边多是宿舍楼、生活区,往往人流涌动。右边则相反,人虽少景却美。
校门广场
若你想从学校的这头走到那头
要从闹闹嚷嚷的商业街开始
那里人来人往,都在酸甜苦辣中流连。
继续往前走
你得穿过一栋栋宿舍楼
它们大多是热热闹闹的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春。
宿舍
你若往最下面瞧
那热气腾腾之地就是足球场。
足球场
若要往上看
那依势而建的便是教学楼
它们各是一方小天地
驻守了无尽的秋去春来。
农业科学楼
穿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草坪
终于要走到头了。
耕读园
那里坐落着一栋建筑,是一座洁白的殿堂
它叫图书馆,似乎已经等了你很久。
图书馆
你会发现
那里面不止是203万册的图书
不止是982个自习座位。
那里居住的,是大学的灵魂。
静园里的林荫路
这条路是西院路中的一条,若要快快走,只需十几分钟便可到达,若要慢慢走,却需要走上整整四年时光。
现在,不妨让我们穿过四年的时光,重新踏上西院之路,穿过争妍的三角梅丛,转过蓝花楹的路口,再次来到那些充满回忆的地方—教室、图书馆、食堂、操场、天台......
大学东路
这是你我踏上西院的第一条路
初见时
它在阳光下延伸得好远好远
两旁栽种着小叶榕
它们总是这么枝繁叶茂着
而我们总是在它的枝叶嬉戏打闹着
闹着笑着
这条路好像就要走到了尽头
转过头
它永远都在那里
连接着着校园的每一处
风雨变换,光亮如新
桂湖
怎么会忘记这样一方湖呢?
一方春水粼粼是漫天星光落下
其上有白色长廊
两边是杨柳央央
湖畔有人,或站或坐
总是笑脸盈盈地看着自己
低吟浅唱般描绘着未来
这是最好的年纪
教室
这是我们的大学教室
是经过
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才终于来到的地方
整整齐齐的桌椅上
我们端坐如斯,我们东歪西扭
有人说
大学教室是最容易做梦的地方
是啊
我们在这里建造一艘叫做梦想的航船
只待东风起,便可上云天
外球场
“飙到前场就是——记三分!”
“嘿,又是一个断球。进了!好不讲理的进球”
“别让他冲起来,冲起来就是一个暴扣!”
烈日下
这是一场战斗
所有的兄弟都是手足
莫宁说
假如有一天我必须爬着离开球场
我也绝不会让人把我抬出去
永远不可能
图书馆
在这里,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是一支队伍
在这里,我才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这里,四周安静无声
却可以清晰地
感受到无数大脑高速运转的轰鸣声
在这里,一切与时间无关
日子总是过得太慢
四食堂
今天早上吃什么
今天中午吃什么
今天晚上吃什么
这真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永恒难题
有时我在想
我会最怀念食堂里的什么?
是吸满卤汁的大块卤肉
切成薄片的牛肉
面汤里冒着热气的羊杂
还是酸辣凉菜里的脆藕、薄厚适宜的土豆片
或是一碗鲜鲜嫩嫩的炒白菜
天台
你有上过西院各个天台吗?
上面总是安静的
仿佛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远方群山绵延,山腰处还有人家
若极目远眺
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世界上有那么多个屋顶
这却是独独属于我们的天台
天台上,我们永远都是自由的
我们在那里哭过,在那里笑过
在那里拥抱,在那里成长
塑胶运动场
红色的塑胶跑道与手中的笔一样
见证了更多的汗水与更多的故事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后来,在茫茫人海中忙绿工作的人们会突然间停下脚步,不可抑制地怀念大学时光。因为那时软弱得容易、挥霍得容易、哭得容易也笑得容易,可以在寝室里放肆地躺个天荒地老,也可以在自习室里学个地老天荒。
因为那时已经挥别了初高中的懵懂,日后所有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缓缓成型,青年人还像只小兽般在不知不倦地吸收着各种知识。因为那时我们的心总是跳得很快,我们的天空总是如此宽广。
这里是西昌学院
它的校训是:明德,乐学,求实,至善
事实上
生活在这里的学子们
也将它作为人生的哲言去思考、去实践
它肇始于1939年
见证了多少年春去秋来、人来人往
它座落在群山怀抱间,占地1636亩
每一亩中都有一个故事
它在夏末种下,在金秋发芽
在寒冬蛰伏,在初春成长
终于
它在初夏的某一天成熟
绽放出最耀眼的年华
编辑/俞晨璐
制作/张敏
微信:xichangcollege
微博:西昌学院学生记者
制作/西昌学院学生记者
投稿邮箱:1192932495@qq.com
西昌学院官方网址 http://www.xcc.网址未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