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大学精神的烙印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12-03 21:19:59 文/饶雨彤 图/康睿淼
校训
一校之魂
校训是一所大学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它反映着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像嘹亮的号角,以真强劲的号召力、鼓动性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昂扬向上,不断进步。
—包头师范学院校训

博学
博学是大学的神圣使命,所以它构成了我校校训中凸显的第一要义。
我们的教师要率先垂范,勤奋治学,真正成为饱学之士,以自身高深的学术修养来影响、带动学生。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们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求知若渴,学而不厌,由之,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培养出来的一届又一届学生、凭真才实学报效祖国和人民。纵观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均以“博学”为鹄,芝加哥大学的校训是“提升知识以便充实人生”。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的校训是“探知并了解事物发生的缘故”。山东大学的校训是“学无止境”。
笃行
笃行是实现知识价值的途径。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观念,学以致用,以用治学,纯粹的知识本身没有实践意义,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实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只有实践了并产生结果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意义仅在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实用价值。大学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要讲求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对知识的实践与应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应当“入世”,打破传统的象牙塔,研究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变革,运用知识实践其理想以改造社会。在价值取向上不能孤芳自赏,而应取决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作用。
齐志
齐志就是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并不懈地去追求。
大学在读阶段,正是青年人确立人生航向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鼓起理想的风帆,志存高远,孜孜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讲求务实,其负面影响则为急功近利,而至于鼠目寸光.这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症候。值此背景之下,我们更应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多么壮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何其崇高!正是在这样的理想光芒照射下,走出了李大钊,走出了周恩来,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21世纪的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生逢其时,我们决不辜负这盛世,无愧于时代,做出属于我们的、前无古人的事业。
恒德
恒德是一生的课业,是成才的前提。
大学素有社会的良心之称,加强道德建设、践行并引领道德风尚.义不容辞。我们的文化传统历来强调.求学应当止于至善.对知识的追求应以高尚的道德为目的。大学的境界还将成为社会的高标,穿越围墙,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梅贻琦说:“大学俨然是一方教化之重镇、一地之有大学,犹一校之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以学府为表率,……始为学校环境以内数人之所独有者,终将为一地所共有,而成为一种风气”。
*
校训是神奇的组合,几个字串连在一起,历经风雨,仍历久弥新。博学、笃志、齐志、恒德,浸润在每一个包师学子的血液里,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我们的大学精神!
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王瑞楠
排版:杨晓宇
校对:武思远
投稿邮箱:bttcwei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