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工人,要小心了! 校园贷陷阱深!

江西工程学院
2020-6-12 07:20:03 文/邵明 图/康睿淼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在厕所,在电线杆上,总会看到这样的小广告,无需利息!无需抵押!马上到账!非法金融渗透到纯净的校园中,大学生因参与校园贷引发的不良事件层出不穷,原因之一是因为“不良校园贷”往往披着各种各样的“马甲”,同学们无法分辨。鉴于此,小江总结了七个常见的典型案例,揭开“不良校园贷”真面目。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2016年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安全提示
要坚决抵制使用“不良校园贷”,不轻易使用校园贷,对于一些临时性资金需求应向家人或学院进行求助。
“高利贷”

根据最高法院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安全提示
了解高利贷的评判标准,注意详细了解利率、还款期限、逾期后果等信息,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坚决抵制高息贷或高利贷平台,误入陷阱时要及时报警。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2017年8月,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某通过借这家平台的贷款以还另一家网络平台的贷款的方式,以此往复,最终负债过多留下遗书自杀身亡。
案例分析:“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还款压力问题。
安全提示
要高度警惕因“多头贷”极易产生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大学生在加强抵制“不良校园贷”的同时,尽量从多个相对正规的贷款平台(如蚂蚁借呗、京东白条等)进行借款。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2017年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安全提示
了解传销诈骗的三个判断标准,也要对各类以“校园贷款”名义进行的有关兼职代理保持警惕,谨防落入传销组织。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帮“刷单”买手机返佣金,手机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此种诈骗与以往刷单兼职诈骗如出一辙。
安全提示
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
安全提示
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2017年4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培训课程费”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即分期”贷款,致使270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安全提示
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和金钱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涉及校园贷款的项目时三思,并及时向学院或家人进行求助。
我们要怎样对待校园贷?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要知道“用明天的钱,来实现今天的梦想”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
树立危险意识
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学校及相关部门要普及投资与消费相关的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培养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识别各种非法借贷的能力。
家长引导少不了
对于刚读大学的学生来说,对外面的一切都非常好奇,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的跟孩子沟通情况,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不参加违规活动
不参与、不宣传“校园贷”等违法违规活动,同学之间应该相互提醒,及时发现和报告。
学生一旦遭遇因“校园贷”引发的被骗、被恶性追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违法犯罪问题,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不贪图蝇头小利
从小我们就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也不要去捡,因为本来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何必哄抢?何况你怎么知道那馅饼是否安全干净?所以,不管是多么大的诱惑,都要理性面对,毕竟天降横财的概率几乎为0。
推荐阅读
快开学了,大家都是神马心情?!
【仙女湖夜话】杨名权:要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新媒体运营中心四周年||新兮媒体,幸之有你
小江的专属情书|情书很短,爱你很长
江西工程学院 新媒体运营中心
图文编辑:郭伊健
素材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
图文审核:方怡婷、肖宏贵
总 编 :于永清
投稿邮箱:3108534286@qq.com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