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审计的,人工智能能取代职业判断吗”,看看大咖们怎么说

南京审计大学
2020-6-11 16:36:34 文/倪菁 图/曹思琪
最近,一个叫“索菲亚”的机器人火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火”到今天的学术年会上,“索菲亚”也荣幸地成为审计会计大咖们的讨论对象。
机器人索菲亚
今天是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2017年联合学术年会的第二天。
上午,主题报告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四位大咖做报告。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主席陈箭深主持。
《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宋常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走向世界的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三点思考:第一,坚持创新理念,敢于革新除弊,不断提高审计的认知与业务水平。第二,牢记审计使命,勇于责任担当,不断开创不负人民重托、无愧于历史的辉煌未来。第三,立足审计本职,善于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本域自信和履职能力。做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
《由财务转型引发的内部审计思维创新》,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教授:
当前来看,财务转型势在必行。财务管理要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将前端的资源获取体系、中端的规则引擎与流程引擎、后端的统计分析体系整合,打通业务链各环节,全面实现从外部原始信息获取、交易合法性验证、会计凭证制作、记账,到会计报表的生成等企业会计循环的自动化,为不同管理对象提供差异化服务。内部审计思维的转变要回归本源,形成‘别人越好我越好’的思维,不断寻找运用信息并抓取趋势以提高未来内部审计世界的认知能力。
《关于审计理论创新研究的再思考》,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
要回到“原点”再创新:进一步加深对审计基本规定性的理解,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产生发展历史本原的回归”。
要进行学科交叉再创新: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审计学科增长点,实现审计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审计理论创新要以经济责任内涵的拓展为内在依据,以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为动力和源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审计体制改革》,南京审计大学校长刘旺洪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
因此,审计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完善治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全局高度,按照中央确定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有序开展。
接下来,是一场精彩的学术“辩论”——
主题:人工智能能否取代职业判断
主持: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祁渊。
正方
湖北大学副教授陈千里
广州福斯特公司总经理李明峰
辽宁大学审计系主任盛红
反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王泽霞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夏先锋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主席陈箭深
交锋观点
正方:2012年开始,人工智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据研究表明,审计行业有94.3%的可能性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他们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拥有很大的优势以及前景。
反方:从审计本身来讲,最后要回归到财务,要回归到会计,那么从会计的角度或者财务的角度讲,最后最实质触及到的是利益,是利益的分配与权衡。要让机器人代替人类做一些利益的选择、判断和权衡,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正方:数据的采集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廉价。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对我们审计的发展环境有影响。
反方: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和我们人类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凡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地方计算机一定会而且正在超过人类,但是这个领域之外的地方,机器人就不一定能超过人类。
正方:我们审计判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情感等不能够被取代。现在有报道说有机器人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出现了思维,您怎么解释呢?
反方:机器人谈话的内容你不能证明机器人出现了思维,有可能只是我们看不懂的乱码。人工智能能取代的只是我们工作中不太需要多大思考、判断、简单重复的劳动。
观众:从现在到未来的路上,我们需要技术的支持,让人工智能在改进的过程中逐步优化,比如说您刚刚提到的价值判断、目标判断还有一些模糊领域的判断,我们有没有这个可能完成这样一个工作呢?
正方: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你刚刚提到的一个价值判断,实际上它正是因为它是有严密的逻辑,一些人类的思维,那这种完全是可以建立起模型的。建立起模型之后,对于这些和这些人的职业判断,完全是可以替代的,而且会比现有的审计人员做的更好。
反方:就在刚刚获得沙特阿拉伯公民资格的一个机器人叫索菲亚,她的面部表情有62个。那人类的面部表情有多少种?谁能回答?
正方:这个正是人工智能很容易学习到的,如果你能采集1000万个人的多少种表情的话,它就可以很容易识别这个东西。对于面部识别,我们审计过程中,我可以知道管理层在做业绩报告的时候,他背后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这个都是可以识别的。
观众:上升到哲学层面,人类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会计审计职业从哪里来?未来到哪里去?纯技术发展的角度,即便人工智能发展到可以替代鲜活的人的那一天,从社会伦理来说,全世界范围内也不应该让这种事情实现。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提升我们会计审计的专业能力,在新的层次上发展它,推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但不应该是把它替换掉。
主持:正反双方简短地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
正方:刚蔡老师所讲,人类肯定会利用很多制度性的东西去让我们最终成为一个人。我想说人工智能的发展肯定会改变很多东西,我们以后的职业判断肯定也会改变很多。这个行业肯定会不断发展、不断变更,从整个发展历史来说,以后任何一个工业革命不会让很多人失业,大家一定会找到新的时代、新的定位、新的任务。
反方:在我们可以预见到的将来,机器会超越人类,但是要想到“慧”这个层面,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讲道德约束了。主题是“人工智能能否替代审计判断”,一个判断既有“智”的程度在里面,也有很小的成分是人的“慧”,也一定包括“德”,从这个程度讲,就审计判断,我们认为是不会被替代的。
精彩的辩论结束后,本届年会也要落幕了。
闭幕式由大连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明辉主持。他用6个“最”总结:
这次会议人数是最多的,整体的论文是最多的,主题报告是最多的,讨论的话题也是最广的,关注的问题也是最新的,场外对于这次会议的关注也是最广泛的。这次会议是一次学术成果显著的会议,是一次团结合作的会议。愿大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祝愿我们审计行业界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晓霞作为会议协办方代表致辞。
感觉非常荣幸,我们为审计教学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与高校的合作也是硕果累累。在这次大会上大家经过激烈讨论,献计献策,从理论上实践上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未来的实践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迎来了祖国教育蓬勃发展的大时代,我们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让我们携起手来,不忘初心,挥洒我们的才华,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大会盛况空前。正式代表245人,共收到论文123篇,由11位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84人进行了分组报告及评阅,同时还举办了一场具有对抗性的专题讨论,评出了4篇优秀论文。
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会金宣读获奖论文名单。
4篇优秀论文:
谢柳芳,蔡春,唐凯桃《独立董事的审计背景与投资不足研究》
韩峰,吴雨桐《国家审计治理有助于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吗?》
邹威,池国华《双管齐下还是竞争替代:政府审计与内部控制腐败治理效应的关系研究》
黎文靖,汪奔《投资者关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南京审计大学校长刘旺洪致闭幕词。
两天的会议、报告、研讨和交流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收获却非常大,达到了交流成果、沟通感情、促进审计体的创新的预期目的。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审计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今后审计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地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南京审计大学将为中国特色审计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衷心期望各位专家和研究生同学能够和南京审计大学一起为中国特色审计学科的建构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下届联合学术年会将由铜陵学院承办,交接仪式在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举行。
文字统筹丨唐小芳
图丨杨飞
录音整理丨刘文刚 张可欣 李元博 郭峻林 许群航
责任编辑丨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