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增2个广西院士工作站

广西医科大学
2020-5-26 19:37:50 文/裴成 图/何雪芬
日前,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第三批广西院士工作站认定名单,全区共有24家单位设立的院士工作站获认定为广西院士工作站,其中我校2个院士工作站名列其中,分别是:林东昕院士工作站(公共卫生学院)、葛均波院士工作站(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至此,我校的院士工作站增至7个,2013年获得的第一批院士工作站为:魏于全院士工作站(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张兴栋院士工作站(再生医学研究中心);2014年第二批院士工作站为:戴尅戎院士工作站(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樊代明院士工作站(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于金明院士工作站(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
各院士工作站成立以来,我校积极加强与院士及其团队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工作站的作用,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养科技人才队伍,为推动我校科学研究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些成绩且听小微为你悉数道来。
张兴栋院士工作站
2013年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依托设置院士工作站以来,张兴栋院士对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指导,并且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张兴栋院士的牵头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作为合作单位参与了四川大学承担的课题《软骨诱导行胶原水凝胶材料的研发及临床应用》,该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现研究成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13年联合申报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基于软骨诱导性材料和干细胞的新型软骨缺损修复技术”,该课题主要致力于通过解决关节软骨缺损再生修复问题,为广大患者提供质优价廉、治疗效果良好的修复材料,改变目前临床上面临的缺损修复的难题,对减轻患者负担、改善民生有着积极地意义,从而推动广西经济发展。2014年联合申报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3D打印骨诱导性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用于骨缺损修复”,该项目主要为满足临床上对骨修复材料的个体化需求,拟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孔技术相结合,以材料的骨诱导性作为导向,制备出可任意塑形的骨诱导性多孔磷酸钙陶瓷,实现材料在宏观上的任意塑形,微观上保证材料孔隙的贯通,从而打造出任意形状且兼具良好力学性能和诱导性能的生物陶瓷材料,进一步用于骨缺损修复,考察其生物安全性和修复效果。
2016年联合申报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课题名称为“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组织诱导性骨和软骨修复材料研制”,以组织诱导性承重骨修复材料和大面积软骨缺损修复材料两大重点关键材料的基因组研究为切入点,提高材料及产品研发效率,引导示范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生物材料研发新模式。
在张兴栋院士的指导下,联合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4篇,包括一区论文1篇,二区论文1篇,会议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目前已提交。其中1项已获得授权;1项已完成初审,进入了实质性审查阶段。
魏于全院士工作站
魏于全院士工作站与广西医科大学以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广西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人才小高地开展协同攻关,根据广西生物医药重大需求,提供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在院士团队的协助下,创建高端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从而达到加大对区域高发肿瘤早期防治和与治疗相关的靶向诊治新技术研发力度,取得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魏于全院士顾问及其团队与本依托单位以为白血病的治疗探索新的制剂技术,开发适配体sgc8/VCR制剂靶向治疗白血病,为高效治疗白血病提供新的选择为目标,联合申报了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适配体sgc8/VCR靶向治疗白血病制剂研发”。通过项目的实施为白血病的治疗探索新的制剂技术,开发适配体sgc8/VCR制剂靶向治疗白血病,为高效治疗白血病提供新的选择。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该项目的顺利进行可以加快本课题组成果转化和提升本团队科技创新能力。
戴尅戎院士工作站
广西医科大学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于2014年聘上海交通大学戴尅戎院士,设立“戴尅戎院士工作站”,获准为广西第二批院士工作站之一。戴尅戎院士及其团队与我中心合作,对骨髓干细胞快速滤过富集技术及临床应用3D打印快速制造技术制备骨与关节假体展开相关研究。戴尅戎院士开发的“干细胞过滤富集器”软骨缺损修复方法,可在手术同期一并完成自体骨髓干细胞的筛选、富集和与材料的复合,同期回植体内,促进骨修复和再生:1)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现用现提,无需经过体外培养阶段;2)原位成形的修复技术,在手术同期一并完成自体骨髓干细胞的筛选、富集将自体干细胞具有软骨诱导性的水凝胶材料与直接复合,注射于软骨缺损部位进行修复。在戴尅戎院士的指导下,院士工作站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3篇。
樊代明院士工作站
我校生物靶向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与樊代明院士及其团队开展合作,院士及其团队对高发肿瘤靶点筛选和诊治新技术研发提供学术支撑,建立高发肿瘤靶点筛选技术体系,以及针对与这些疾病相关靶分子研发靶向诊治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技术指导。促进实验室创立了十多项研究技术平台,如适配体,单链抗体,反向遗传操作,异源性抗肿瘤疫苗分子生物药,高融合率杂交细胞操作,分子成像与分析等。
樊代明院士及其团队与广西医科大学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广西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人才小高地、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和省重点学科免疫学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合作:1)根据广西生物医药重大需求,提供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2)围绕区域高危疾病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邀请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依托单位创新团队开展协同攻关;3)根据区域生物产业的需要,引进院士创新团队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4)在院士团队的协助下,创建高端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士顾问及其团队与本依托单位共同实施区域性高发肿瘤靶点筛选和诊治新技术研发,申报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关于“区域性高发肿瘤靶点筛选和诊治新技术研发”,及“基于适配体/高穿透力肽靶向肝癌纳米药物缓释系统技术研发”的相关课题项目,这些项目正依计划有序进行中。院士顾问及其团队负责对高发肿瘤靶点筛选和诊断新技术研发提供学术支撑及对建立高发肿瘤靶点筛选技术体系,以及针对与这些疾病相关靶分子研发靶向诊治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技术指导。
于金明院士工作站
于金明院士工作站的成立运行,通过牵线搭桥,把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引入企业,与企业研发团队联合进行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平台。于院士的到来,不仅为科室提供了以院士专家为核心的各类高端人才和高层次智力资源,而且充分发挥了院士专家的科技力量、项目资金等优势,加速成果的对接、应用和转化。在于金明院士的指导帮助下科室开展了旋转容积调强项目,此项目是当今世界最领先的调强放疗技术,填补了广西的空白。另外,放疗科与院士单位合作项目“分子影像引导下的肿瘤个体化放疗”,“放化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多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均在顺利进行。科室定期派骨干医师及研究生到院士单位山东省肿瘤医院交流学习,并经常邀请于金明院士及其团队来院进行学术指导,促进科室乃至广西整体放疗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