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辅导员 | 毕业生教育,授人以“渔”是王道

广西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平台
2020-5-25 11:26:28 文/孙浩楠 图/程婧馨
毕业对大学生们来讲是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起点。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职场人,这种“不得不”的转变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彷徨和迷茫,可以理解。关键问题是,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如何与毕业生形成良性互动,帮助他们在面临毕业选择时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我认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调整好毕业生教育的“取向”,在实际工作中因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摈弃那种方式上的“简单给予”,要教会他们主动思考,进而帮助毕业生消除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恐惧和迷茫,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当今时代,很多毕业生承载了超过自身限度的,来自于自身和家庭的就业期望。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择业就业,不仅仅是毕业生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和社会的期盼。而目前,我们的毕业生教育活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知识“接传”的层面,而对毕业生来讲更为重要的教育工作,诸如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教育,人生观、择业观的教育等都难以达到毕业生的期望和要求,更勿论毕业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了。


要想行之有效的实现对毕业生的引导和教育,在毕业生教育活动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毕业生对择业就业问题的关注,因势利导,努力实现“授人以渔”的工作目标,把工作做到毕业生的心里面:从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出发,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和意愿,帮助他们树立起符合他们自身实际情况的就业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为毕业生创造实践锻炼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他们顺利步入职场打好坚实的基础。


说到底,毕业生教育的目标是帮助毕业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周国平先生在《最合适的位置》一文中写道:“人的禀赋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内化积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懂得用智慧去生存,用理智去处理事情。毕业生教育活动只有奔着这样的目标前进,才是深谙问题解决之道,才是解决毕业生发展中的“长久之饥”,才是“授人以渔”。


附:广西外国语学院2016年本、专科招生计划一览表
广西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平台:gxuflzsjyc
制 作:何正育 黄 瀛
编 辑:邓丽艳
总编辑:苏俊吕
来 源:高校辅导员联盟
感谢您对广西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平台的关注!
更多更丰富的广外招生就业资讯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广外招生网:
http://www.网址未加载/zsw/index.html
广外招生办官方微博:@广西外国语学院
招生就业处招生电话:
0771—4797113/4797229/47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