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1956 | 我们一直都在慢慢长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5-23 14:38:41 文/施若熙 图/郝宇航
Hello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快一个暑假没见啦。这里是校官微与广播台合力创办的FM1956,以建校时间为调频,为大家带来专属于广中医的声音。我是今期的调频工小魔女。
这个暑假我在图书馆的儿童阅读夏令营里做志愿者。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朗诵了一首诗歌《我长大了》,我听着有些恍惚。因为我只记得那些不想长大的害怕排斥,却记不起那样小小的我,曾经对于成长是那么渴望。虽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因为什么,我变得不情愿长大,所幸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上了大学一年,我的生活里有了幸福感、成就感,如果要我分享一件最自豪的事情,我会说“我开始慢慢拥有一种能力,把自己的人生收拾好的能力。”
不只是有一颗想帮助别人的心,也渐渐生出了能帮到别人的能力
对于医学生来说,一双巧手比一张伶牙俐齿的嘴更重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是一种我们难以言表的喜悦。
上个学期,我这个大一的小师妹跟着几位大师姐做辅助疗法的临床课题,虽然我们说不上有什么精湛的医术,但的确有几位同学在调治下情况明显改善。那时候觉得,自己总算不再是只会帮倒忙的熊孩子了。
而临床专业的同学在暑假还要见习,大一的同学大多数也会下乡提供护理服务。在一线医院,在天高地远的村庄,谁又生出了万千感慨?
来自一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晒出了她的跟诊记录——“医路漫长,我们都是从小白一步步走过来的,开始什么也不懂,但是有很多大神在啊,我把每个老师都跟一遍,记下他们的方法,自己可以慢慢摸索。真喜欢这种作息规律又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日子~”
来自二院的凉粉同学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来自针康学院的古天乐同学参加了推协的三下乡,凭借着针刺火罐问诊和娴熟的推拿手法被尊称为“医生”。
来自中药学院的亮闪闪同学分享了好几个在下乡中有所触动的故事,最后她告诉我顾城说过的一句话。
等“风”来
接下来跟大家聊聊“小确幸”,它指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碎但确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以前的我很容易就能感知幸福——拿铅笔用心抄下一句话;看到白云黏在树梢上,;和朋友吃了一顿饭堂;认真写完一篇日记,我也会感到幸福。
可上了大学后,大家散落在全国各地,和朋友见面越来越少;有很多耗费精力的事情要忙,脑子一片浆糊,搅和了日记的思路。我觉得获得的幸福感越来越少了。直到上学期我忙完了广播台的台庆和主持人大赛,坐下来一口气写了一篇总结后,我发现,那些小确幸并没有被我遗忘,而今它们集中被回想起来,变得更丰富、更持久。
收割了几亿少女心的刘昊然弟弟在拍琅琊榜时分享说,“因为要拍很多戏,我没有办法像普通的20岁年轻人一样打打球、约约饭,拥有很多悠闲的时光。可我不是感知不到幸福,有时候为角色积攒了十几天,突然感觉到了一点幸福感。演员的幸福感来之不易,所以我也分外珍惜。”
越长大,幸福就越像一阵飘渺的风,而我们只需要等风来。因为你会闻到席卷着的花香,然后,风就被抓住了。
我想试试
我自认为自己骨子里有几分浪漫因子,小时候也学过几年优雅的古筝。有的场合需要上台演奏,起初我并不害怕舞台和观众,即使琴艺不佳也能自顾自表演完,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我变得畏手畏脚,每到观摩的日子就压力山大,兴趣也慢慢被磨灭,最后以放弃告终。
但是我害怕挑战、不敢尝试的毛病却没有因此好起来,反而在高中三年愈演愈烈。作为一名理科生在难题、新题的畏难情绪中苦苦挣扎,不相信自己真的能触类旁通,一到考试就自乱阵脚,高三时我直接从年级两百多名跌到五百多名,一整年都没多大起色。
或许是因为再也不想回到那段充斥着焦虑和怀疑否定的日子,到了大学我突然出现了反弹,即使颤颤巍巍也逼着自己去挑战新事物。而在我的身边,每一个相似的你都在经历着挑战的故事。
我们节目的另一位主播,羞羞同学。她分享的挑战是统筹与管理。在我的印象中,羞羞是一个平和,喜欢一点小文艺的可爱女生。她和高中好友一起办抒情电台,也爱书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所以每一次,她写的剧本都会被选中来演舞台剧。
羞羞在她的第一个舞台剧中不仅是编剧,还硬着头皮当起了管着十多号人的导演。开始因为分工不清晰、个性和不了解流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一度把她折磨得很崩溃。后来舞台剧落幕后她感叹道“通过这次挑战,我发现我还真没有当一个领导者的天赋。
可是我也了解到了原来负责一件事需要考虑那么多事情,一个人逞强是不行的,而团队之间协调沟通可能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团队的力量还是很大很大。你看,不是所有尝试都能让我们的优点更加闪亮,但是那些收获、经验或者教训,总归是发着光的。
风筝为何飞得高,因为地上有人蹒跚奔跑
一路冲撞,我们或先或后来到了二字出头的年纪,周围关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这样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仿佛我们再囿于自己的一片浅水湾就要把前程荒废。
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迎难而上,乘风破浪”,我只是想给大家说一句,一定不能忘了,那些给你舒适圈的人。
我的家庭是慈父严母式,所以小的时候我和爸爸是同一战线的战友,被妈妈责备时我就会躲在爸爸身后。可是,女孩子嘛,越长大跟妈妈的共同话题就会越多,上大学后我不时会给妈妈打通电话,和爸爸的交流反而少了许多。
有一次我想起的确是很久没给他打过电话了,就打电话和他聊天。和家人聊天远不如和朋友来得激动有趣,无非都只是些粗茶淡饭的问候。可是爸爸聊了一些事,让我一想起心就微微酸着。
他说:“我知道你不常发朋友圈,就算发了我们也未必能看得到,你也长大了不再那么粘我了,爸爸是理解的。可是作为父母,我还是想通过各种办法了解你的生活,后来我发现看你的微信步数就可以知道你哪天有课哪天懒在宿舍了。”
虽然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我还是不能像他表达爱我一样表达对他的爱。暑假去了两三天短途小旅行,我依然没给他捎去多少音信。
于是他又说了,“出去玩了就像个放飞了的风筝”。
后来,我想了很久很久,还是只给他发了短短的一句话“孩子这风筝飞得高,是因为有父母在地上跑。”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来的些许长进。
我想,一年前的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些话,也还没有胆量来正视“成长”。
虽然现在我依旧慌乱——已悄悄逼近法定结婚年龄却还是一只单身狗;要买越来越正式的护肤品来保养皮肤;每一天都在担心着自己的发量和发际线……终究还是活出了一点自己的智慧和担当。
其实我们都一样,不必心虚,拿出勇气去肆意生长;也不用着急,底气会穿过时间的缝隙,在你我的身上生根发芽。
这期FM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我是小魔女
希望下次见面时
大家都能有长进呀
推荐阅读
感谢永远有粤语歌,把广中医人心境道破这个独一无二的广中医夏天
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高考,这次之后的作文都是自命题图片 |网络
主播 | 乡靖楠
执行编辑 |林茜茜
责任编辑 |张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