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国卷大变脸? 新高考全国1卷各科真题及答案出炉! 广东河北等省高中生必看

高考新资源
2020-7-14 15:43:19 文/姚瑞 图/郭敏
今年是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2021届考生对这些地方的新高考真题更应该关注,毕竟,今年出现的新题型,新考法在明年的考卷上应该会继续体现。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2020年山东首次实行综合改革后的高考,数学科不分文理科。新高考数学科坚持改革创新,全面贯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更新评价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考试内容改革、题型创新、试卷结构改革以及科学调控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试题科学把握数学考试的方向性、时代性、科学性与高等院校人才选拔功能的关系,正确把握数学科考试命题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坚持高考的核心价值,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很好地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新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关注新高考数学卷文理不分科的特点,关注高校对人才的选拔要求和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20年新高考数学科命题依据《新高考过渡期数学科考试范围说明》,科学设计考试内容,重点关注高中实验版数学课程标准和2017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公共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确定为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的重点内容。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考试内容及其分布科学合理,体现了文理不分科后数学考试的特点和内容要求。
试题突出对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通过设计真实问题情境,关注我国科学防疫的成果,体现数学文化,贯彻全面育人的要求。
例如第12题以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信息熵为背景,给出了信息熵的数学定义,结合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制了信息熵的数学性质的四个命题。试题考查了考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对新概念、新问题的理解探究能力,体现了对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的考查。
第6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的研究成果设计,考查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了数学和数学模型的应用。第4题以中国古代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为背景,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体现了数学文化育人的价值。
第5题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以此为背景设计了简单的计算问题。
第15题创设了一个劳动场景:在学生设计零件过程中,给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刷漆,需要计算刷漆部分的面积。在考查几何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劳动实践的兴趣。
试卷在题型和试卷结构上进行了创新性改革。
一是引入了多选题和结构不良试题等新题型。多选题的引入,为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在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提供了发挥空间,同时能够更加精确地发挥数学科考试的区分选拔功能。
例如第9题全面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特征,选项设置层次分明。
第11题考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平均值不等式的各种表达方法与灵活应用。
多选题的设置给广大考生增加了得分机会,增进了数学学习的获得感,也更精准的测试和区分了不同层次考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增强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结构不良问题是相对于结构良好问题而言的,结构良好问题往往条件清晰明确,结论统一。但是,我们在现实当中遇到的问题经常都不是结构良好问题,可能缺少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或者某个条件存在变数,其结论也是多样化的,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问题是无解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更是千差万别。结构不良试题的引入,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建构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构不良试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对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是积极的、深刻的。
例如第17题以解三角形为背景设计,给定了若干条件(在这些条件下三角形并不能随之确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另外给出的几个条件中自主选择,在自己所选条件下,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解三角形;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这个选择本身就是试题要考查的内容之一,不同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难度与用时也会有所区别。
结构不良试题的命制,引导学生的思维从知识的习得与记忆更多的转向问题的解决、策略的选择,使得数学应用在思维层面真正发生。
二是对试卷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老高考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共三部分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12题,填空题4题,解答题7题(含5个必考题和2个选考题),全卷总题量为23题。新高考对试卷结构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新高考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四部分,其中单项选择题8题40分,多项选择题4题20分,填空题4题20分,解答题部分取消了选考题内容,共6题70分,全卷总题量为22题。
2020年新高考数学试题根据学科特点,面向全体考生,服务选才要求,科学调控试卷的难度,坚持数学科高考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贯彻了“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科学调控策略,发挥了数学考试的选拔功能和良好的导向作用。
“低起点”体现为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部分进行了系统设计,起始题部分起点低、入口宽,从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等方面入手,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第1~5题,第17~19题面向全体考生,体现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回归教材的特点。
“多层次”体现为在试题的难度设计上重视难度和思维的层次性。考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基本数学方法的掌握,数学素养的养成等方面与思维水平有高度的关联性。因此在试题的命制的过程中重视难度和思维的层次性,给广大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更多的思考角度,以及基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发现和探索解题方法的不同平台。
例如第10题、第11题、第20题具有多种解法,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给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了多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高落差”体现为重视数学科高考的综合性、创新性。在试题的难度设计上不仅有层次性,而且要在思维的灵活性本号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深刻性,方法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科学把握试题的区分度,全面体现数学科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例如第21题、第22题对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难度设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加强培养核心素养。
2020年新高考英语依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定位。
一、体现立德树人时代特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新高考II卷完形填空语篇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火灾事故现场英勇救人的事迹。主人公开车路过火灾现场,先打电话报警,然后冲进着火建筑,在二楼发现一个行动不便的女子和两个孩子,他先把两个孩子安全救出,然后又和一名警察折返将女子救出。新高考I卷和II卷的写作第二节的语篇讲述一户善良人家的三个孩子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想办法帮助镇上一户贫困家庭的孩子挣钱。大儿子想出了制作爆米花让那个孩子去卖的好主意。这些语篇中的人和事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在思想和行动上为学生树立了积极榜样。
关注体育运动,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新高考I卷阅读D篇介绍一项关于就餐同伴会影响人们食物摄取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我跟着她吃”的影响的确存在,但人们也会根据自身对他人的看法有所调整。新高考I卷和II卷写作第一节要求学生为学校举办的5公里越野赛跑活动写一篇报道,学生要紧扣主题,展开想象,从参加人员、跑步路线、活动反响等方面进行写作,使每一个要点都得到明确的体现。这样的语篇和任务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健康饮食,开展体育运动。
宣传劳动光荣,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新高考I卷阅读B篇讲述一个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女孩高中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读完技校,还供家中弟妹完成学业,成家后又重返校园攻读学位,不仅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了榜样,也成为家族的荣耀。新高考全国I卷完形填空语篇讲述一个来自海岛农村的男孩几十年如一日在所住村庄周边的荒岛上植树造林,最后把荒岛变成了多种动植物的生态家园。这些语篇和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荣耀,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认同劳动。
二、落实考试内容改革要求,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试卷结构进一步优化,强调关键能力的考查。新高考英语试卷相关部分的题量和分值出现“两增一减”的变化。具体为:(1)阅读部分每小题分值由2分增至2.5分,满分由40分增至50分。(2)写作部分满分由35分增至40分。(3)完形填空题量由20个减至15个,每小题分值由1.5分减至1分,满分由30分减至15分。变化后的试卷结构更加强调对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两项关键能力的考查,更好地契合了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进一步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
写作部分启用新题型,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新高考英语写作部分取消了短文改错题,保留了书面表达题,增加了读后续写题。书面表达题的分值由25分减至15分,读后续写题满分25分。读后续写题给考生提供一篇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该材料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内容,长度为150词左右。考生所写的内容应与所提供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合理,结构完整。读后续写考查读写综合能力,给考生更多发挥想象力、展示写作水平的空间。同时,该题型倡导读写融合,在引导教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三、试卷难度保持稳定,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
新高考英语试卷难度与往年考试和先期进行的适应性测试相比基本保持了稳定,个别试题难度系数有所降低。整体来看,试卷中各部分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例如,听力部分中,考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践类简短材料首先出现,考生相对不熟悉的学习探索类情境长篇材料排在后面。
阅读部分中,A篇和B篇多为消息类、记叙类的简单文本,题目难度中等偏下,C篇和D篇多为书评、科学研究类的说明文,题目难度中等偏上。这样的梯度排列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大家都有获得感。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物理试题评析
2020年是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之年,纵览2020年等级考物理试题,稳重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试题风格既有传承更有发展。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紧密联系考生实际,突出立德树人总要求,充分彰显素养导向理念和育人功能,为满足高校选才需求,引导和助力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突出立德树人要求,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试题通过恰当选取背景素材,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到物理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彰显了高考的育人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年来,我国的航天技术更是发展迅速,今年将计划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1号”。第7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引导考生关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提升考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第13题攀登珠峰并进行高程测量、第15题中医拔罐治疗疾病的物理原理、第16题冬季奥运会U型池比赛等,这些试题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特点,设计与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相联系的实际情境,培养考生热爱体育和劳动,引导考生增强体育健康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在展现我国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果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遵循核心价值要求,注重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在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的引领下,注重对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这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2题有机地将原子核衰变和电流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理情境,要求考生综合利用衰变的特点、电流、元电荷的概念等知识综合求解,考查了考生在新情境中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第16题以冬奥会中的单板滑雪U型池比赛为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曲线运动的能力。处理抛体运动一般需要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而解答本题时,若将抛体运动沿平行和垂直边界两个方向进行分解,则更能体现物理过程的意义,物理思维更清晰明确,使考生体会到物理学中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研究方法的奥妙。这种设计提高了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引导考生打破常规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考查了考生创造性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第17题利用质谱仪工作环境中的加速电场、偏转电场和偏转磁场构建物理场景,需要考生将粒子的三维运动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类平抛等平面或直线运动,考查了考生将复杂实际问题中的对象、过程转换成物理模型的能力。
来源:山东高考一点通、高考政治,转载请注明出处,谨致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