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们都去哪了?北工大发布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
2020-5-20 04:55:26 文/施天瑞 图/郭婧宸
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北京工业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有496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065人,硕士毕业生1741人,博士毕业生160人,占比分别为61.72%、35.06%和3.22%。毕业生分布在20个学院(部、所),涉及59个本科专业、60个硕士研究生学科方向和30个博士研究生学科方向。
截至2016年10月31日,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含春季)为99.03%,其中毕业本科生就业率为99.09%,研究生就业率为98.95%。毕业生在京就业比例为73.33%。
分学历就业情况

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09%,签约率为82.45%,深造率为31.03%;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100.00%,签约率为95.63%,深造率为21.25%;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90%,签约率87.48%,深造率为5.40%。分学历就业情况见表1。
分性别就业情况

2016届毕业生男女就业比例、签约比例、国内升学比例基本持平,女生出国深造比例高于男生3.85%,具体如图1所示。
分学科、专业就业情况

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高于学校本科平均就业率(99.09%)的专业有43个,且均为100%。博士毕业生各学科就业率均为100%。硕士毕业生中,就业率高于学校硕士平均就业率(98.85%)的硕士学科有50个,其中49个学科就业率为100%。 本科、博士、硕士分专业、学科就业情况如表2、表3、表4所示。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2016届毕业生在机关、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国有性质单位的就业比例之和为63.57%,说明国有性质单位仍然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包括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内的其他企业就业比例为32.69%,是毕业生就业的第二大渠道。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如图2所示。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

2016届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有信息相关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教育等六大行业,所占比例为74.18%,具体如图3所示。
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

毕业生京内就业比例为73.33%,京外就业比例为26.67%,京外就业比例较2015年增加1.61%,毕业生择业选择更加多样化。在京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阳、西城、东城四大城区,占京内就业的57.20%。京外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广东、河南、江苏、浙江等省份。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如图4所示。
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2016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人数为517人,占毕业本科生总人数的16.87%。从升学院校情况来看,到本校读研326人,到外校读研191人;到211院校读研372人,985院校读研82人,两项占本科总升学人数的比例为88%,可见本科生考研的目标院校集中在与北京工业大学综合办学水平相当或高于我校的院校。从升学院校地区分布来看,本科毕业生深造目标院校以北京的各大高校为主。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类别统计如图5所示。
本科毕业生出国 (境)情况

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434人出国(境)深造,占毕业本科生总人数的14.16%。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占比30.46%。留学高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院校。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国家分布如图6所示。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从受访者选择工作时考虑的内外部因素来看,如图7所示,集中于前四位的影响因素依次是:“薪酬福利”(57.52%)、“发展机会(41.85%)”、“自我价值实现”(39.18%)和“个人兴趣爱好”(34.01%)。与2015届相比,2016届毕业生更关注就业单位的薪酬福利。
从受访者心目中理想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如图8所示,受访者最看重企业的三项特征依次是:“良好的工资福利”(约占78.1%)、“平等的发展机会”(约占56.3%)和“完善的培训机制”(约占40.6%)。这与毕业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相符。
从受访者对目前工作单位各项具体情况(“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管理水平”、“晋升机制”六个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来看,如图9所示,受访者对同事关系满意度最高,有76.5%的受访者对单位的同事关系表示满意(非常满意22.2%、比较满意54.3%);受访者对工资待遇的满意度最低,仅有42.0%受访者对于工资待遇表示满意(非常满意6.9%、比较满意35.1%)。
毕业生专业与工作相关度、知识素质能力与工作匹配度

从受访者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看,如图10所示, 75.5%的受访者认为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密切相关”和“有一定联系,要用到所学专业知识”。认为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太大联系”和“毫无关联”的受访者占总数的24.5%。
从受访者所具备知识素质能力(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五个方面)与工作需要的匹配程度来看,如图11所示, 92.6%受访者认为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与工作需要的匹配度最高,92%和89.5%的受访者认为自身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与工作匹配度也较高。相较于知识结构、基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四方面,认为所具有专业知识不太满足或完全不满足入职后工作需要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23.1%。
数据来源: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编辑丨高凌云 排版丨高凌云
责任编辑丨郝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