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安医大变化┃时空穿越40年,校容旧貌换新颜!

安徽医科大学
2020-5-18 15:12:34 文/孙浩楠 图/康睿淼
1978-2018
时空穿越40年
改革开放浪潮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都留下了专属于这段时光的痕迹
这是一个故事的开始
演绎了太多精彩
今天
通过一条“时空隧道”
官微君带你一起感受下
改革开放40年校园生活的点滴变化
这些变化里
是否藏着你的记忆呢?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安徽医科大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1978年,学校仅有一幢理论教学楼和4间大阶梯教室,座位数1180个。发展到今天,有梅山路校区、翡翠路校区、东校区(在建)、巢湖临床医学院院区等4个主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20亩。
1997年,国家做出招生并轨的重大改革,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1999年,国家为了提高高中毕业生毛入学率,在招生并轨的基础上实行扩招,扩大各高校的招生人数,这些重大举措使高校办学经费困难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改善,高等教育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学校抓住这一机遇,多方筹措资金,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方式,加强基本建设,改旧建新。
1998年12月25日,安徽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在我校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04年5月完成内部装潢及配套设备安装,正式投入作用。同年还落成了总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的校普通级实验动物中心。两座实验动物中心毗邻,便于资源共享,能满足不同层次实验动物的需要,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为改善我校教学、实验和科研用房不足的局面,1999年1月,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楼高9层的教学实验大楼在全校师生的期待中奠基,历经两年多的建设,2000年底教学实验楼建成。2002年初经省建设厅评审,荣获我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黄山杯”奖,成为我校建校以来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2001年7月,教学实验大楼正式命名为基础医学院楼,它的建成,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我校教学、实验和科研用房紧张的状况,也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近年来,我校科教大楼、知行楼(实验教学综合楼)、力行楼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由1978年的38730平方米增至2018年的366193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科研、办公及实验条件。
▲蠡舟湖旧貌
▲蠡舟湖全景图
▲2005年3月,科教大楼竣工投入使用
▲东西南北楼
▲2009年,新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
时光流逝 岁月奔跑
清晨走进蠡舟湖,鸟语花香人陶醉。今天的00后新同学们,可能完全无法想象出,八年前,这里还是水深不到半米,池下淤泥很厚,由废弃游泳池改造的荷花池。2010年5月,校园荷花塘改造完成,为师生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为纪念安徽医科大学创始人之一、“东南”第一任附院院长汤蠡舟,2018年,曾经的校园荷花塘被命名为蠡舟湖。
位于校园一隅的笃行楼,于1957年9月兴建,1958年建成,按照当时苏联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模式构建,主楼四层,二、三、四层各设两个面积300平方米的阅览室。主楼北面正中有一六层副楼与主楼成“T”形,副楼用于书库。建成之初,在当时全省高校的图书馆中名列前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笃行楼已经满足不了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2009年5月,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新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该馆内部设施先进,主体建筑共六层,建筑面积23650 平方米。全馆现有各类阅览室10个,阅览座位2000多个,馆藏图书8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各类期刊、报刊1000余种,安装了中外文数据库20种。在图书馆中,可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书刊阅读,同学们或坐或倚或蹲静静地阅读,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尽情畅游知识的海洋。
▲安徽医学院阶梯教室
▲建设中的东校区
▲校园文化广场旧貌
▲初冬的校园文化广场
▲女生宿舍旧貌
▲2008年起,我校陆续建成5幢高层学生公寓
时间无声 岁月有痕
电梯、阳台、空调、宽带、独卫,2008年起,学校陆续建成5幢高层学生公寓,共计92532平方米。学生宿舍从拥挤杂乱到整齐干净,从设施简陋到装备齐全,从条件落后到公寓式管理,这里只不过是整个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一环路以北、水湖路以西的安徽医科大学老校区内,有一个被安医大人称为“和平村”的家属区。这里虽然身处闹市,却闹中取静,充满田园气息。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平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2008年10月,和平苑一期三幢高层职工住宅投入使用,我校职工住宅总面积由1978年的33522平方米增至89127平方米。和平苑二期规划建设面积约71000平方米(含五幢高层住宅、商业及其他用房,地下车库及人防等)。拆迁工作于2018年4月启动,现已接近尾声;计划2019年初开工建设。
▲和平村旧貌
▲2008年10月,和平苑一期三幢高层职工住宅投入使用
2002年9月,校园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校体育馆投入使用;2005年,塑胶运动场投入使用;2016年10月,校园道路升级与改造工程完成;2018年,塑胶篮球场改造完成。
今天的安医大校园,早已不是四十年前以低层楼房和平房为主,校园道路残缺不平的状况,转变为今天的高楼新舍林立、道路宽阔平整、环境优雅宜人的美丽新颜。
▲20世纪80年代的体育场
▲2017年10月,巢湖临床医学院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
谋篇布局 着眼长远
经过1999年开始的连续扩招,2002年,我校学生规模从1997年的3000余人快速增长到10000人,当时的安徽医科大学老校区最多只能满足7000名学生的教学和生活要求,要应对高校持续扩招的局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教学质量,建筹第二校区这一任务迫在眉捷。学校研究决定将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北部一半的土地规划为南校区。
南校区规划教学生活用房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亿元,满足4500名学生的教学与生活需求。一期工程于2003年4月份开工,经过二年多的建设,在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一所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教学园区。现有教学行政用房5.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35700平方米,宿舍床位4300张,教室座位数4700个,20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3200个,6个语音教室座位440个,3个计算机教室,教学用计算机320台,一座320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标准运动场。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需要,学校谋篇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中,学校明确提出了“一校多区”发展战略。我校校区从1个发展成4个。
2010年6月1日,在合肥市政府主持下,我校与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签订合作协议,在该区陶冲湖区域征地339亩,用于我校东区项目建设。其中,200亩建设第四附属医院;139亩建设东区项目教学区,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34828平方米。目前,各项施工工作按照施工计划顺利进行,预计于2020年投入使用。
2012年12月,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移交我校管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4年9月,学校实行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院院合一”,医院同时为“安徽医科大学巢湖临床医学院”,学院下设精神医学系、全科医学系、医学心理学系等学科系。2017年10月,该院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
今天,漫步在绿树成荫,芳草似锦的安医大校园内,随处可见朝气蓬勃,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们。40年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40年过去了,对于今天仍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中国人而言,改革开放或许是我们最大的“共同记忆”。
▲翡翠路校区
▲201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小校安工程顺利峻工如期投入使用
▲2016年9月,知行楼投入使用
时间是一个故事
TA有很多开始
还有很多未知的结尾
来源:校新闻中心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