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2014考研招生简章(3)

本学科依托“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与中国建筑图书馆共建并拥有国内最多的建筑类孤本、善本图书及北京古城和建筑的历史图档资料。

“十一五”以来,本学科研究人员先后主持完成建筑遗产保护项目22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6项,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优秀奖4项。目前,在研经费4500余万元,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总值1.2亿元。

本学科设置4个招生学科方向:(1)建筑遗产保护理论;(2)建筑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3)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4)建筑遗产环境保护工程与技术。

本学科毕业研究生侧重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中,从事较高层次的保护理论研究、保护项目规划、保护项目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类别、领域代码为序)

1. 建筑学(0851)

本学科(类别)设置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自1984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85年成为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本科专业“建筑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1996年起,已连续4次顺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学士、硕士)教育评估,可授予毕业本科生建筑学学士学位,可授予毕业研究生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

本学科(类别)学术队伍由一批知名教授、学者组成,形成了发展特色,2005年“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及更新设计团队”成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本学科(类别)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空间环境以及先进的研究设备。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学术氛围,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本学科(类别)与德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建筑类院校相关学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举办学术讲座,使学生及时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本学科(类别)在医疗、体育、交通等公共建筑设计以及城市住宅、村镇住宅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学科(类别)基于地处北京良好的地缘优势,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一批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硕士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本学科聘请了在京自各大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的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总建筑师、主任建筑师以及在京著名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担任兼职导师。近年来,本学科(类别)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全国各地及北京市重要建筑工程设计,出版了大量研究专著和论文。

本学科(类别)设置5个研究方向:(1)建筑历史与理论;(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建筑技术科学;(4)城市设计;(5)室内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中外文文献基础;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学理论研究的功底;具有数字化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本学科(领域)由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主持,由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和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建设;2002年获得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同年学校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获得“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全国获此荣誉的高校仅有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12所高校。

为适应首都城乡建设及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专业学位教育的宗旨和要求,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突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行业特色,依托学校的行业优势和在重点研究领域的影响,同时综合在职人员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设置了培养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体系。

本学科(领域)学术队伍由一批知名教授与学术骨干组成,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本学科(领域)研究生导师中教授(或相当职称)46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53人,聘请了以国家体育场“鸟巢”结构总设计师范重教授为代表的兼职导师一百余人。

本学科(领域)现分别在3个二级学院设置10个研究方向: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设置:(09)结构工程;(10)岩土与地下工程;(11)施工技术与管理;(12)桥梁与隧道工程;(13)道路与交通工程;(14)建筑材料;(15)国际工程;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设置:(16)市政工程;(17)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设置:(19)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本学科(领域)在不断探索基于建筑类高校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城市建设人才。本领域的毕业研究生,绝大多数已成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骨干,成为首都城乡建设大军中的骨干力量。

3. 测绘工程(085215)

本学科(领域)设置于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各一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本科专业“测绘工程”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本学科(领域)具有一支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专职教师中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近五年来,本学科(领域)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包括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年到校科研经费80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测绘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建设部华夏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本学科(领域)积极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合作,在城市空间信息获取、城市与建筑三维重建、城市数字文化遗产保护、变形监测等领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故宫太和殿三维激光扫描与数字化工程、激光扫描技术与国家体育馆大型钢架安装与变形检测、基于网格影像的数字城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在国内外都产生一定影响,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

本学科(领域)设置3个研究方向:(1)工程测量;(2)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3)地理信息工程。

本学科(领域)侧重培养在国土资源、测绘、交通、城建、规划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政府各部门以及军事、教育、科研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古建筑数字化测绘与保护、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数字地图分析与应用等方面教学、科研、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4. 环境工程(085229)

本学科(领域)设置于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年成为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4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团队基础扎实、技能全面,创新和应用能力强。本学科(领域)聘请数名全国知名设计、研究院所高级专家作为兼职导师。

本学科(领域)具备良好的科研环境,与遍布全国的环保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积极将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我国各类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本领域有价值2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近5年来,本领域人员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近20项,教育部科技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0部,申请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本学科(领域)设置4个研究方向:(1)城市水环境科学与系统工程;(2)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3)大气污染控制;(4)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管理。

本学科(领域)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特点,从解决城乡发展实际问题着手,注重工程实践和应用基础研究,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创新性地开展公益性研究与技术研发,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本领域特别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同首都的环境保护紧密相连,与许多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多方面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

本学科(领域)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荷兰、德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国际上的前沿领域和最新发展,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有力地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5. 工业工程(085236)

本学科(领域)由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等共同建设,2010年获得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领域)以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学科基础,以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工程、人因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系统等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为专业主干,依托先进生产制造过程仿真系统(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北京建筑业和机电制造业,强化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所需的专业技能培养,形成了先进工业工程技术及其在建筑工程系统和机电产品制造系统中应用的工业工程学科(领域)特色。

本学科(领域)学术队伍由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的博士构成,在质量工程、人因工程、物流管理工程、数字化设计与先进生产制造系统、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实践经验。2007年以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了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一般课题5项,局级课题和横向课题10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篇,获专利6项;2009年与天津大学等联合举办了第19届工业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本校工业工程专业与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机构和大型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机械工程学会、北汽福田、SMC、富士康等。

本学科(领域)实验室条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设有仿真型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可以进行多个方向的工业工程领域的专业实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学科(领域)设置5个研究方向:(1)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2)人因工程及其应用;(3)先进质量工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4)生产过程管理与先进生产制造系统;(5)先进物流系统研究。

通过本学科(领域)培养,研究生可奠定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相关工程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并拥有付诸实践以解决复杂工程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6. 项目管理(085239)

本学科(领域)设置于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2004年成为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领域)学术队伍由全国知名教授与学术骨干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本领域研究生导师共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2人。

本学科(领域)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和房地产企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财务管理、物业管理、建设工程法律及合同管理、招标采购管理、房地产项目经济技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DSS)、技术经济、城市数字化、建设领域信息化、建筑与房地产电子商务、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经济、建设项目经济技术分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等方向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侧重培养城市建设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领域)与其他科研机构及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近年来,本学科(领域)人员承担科研项目6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7项,包括“十一五”科技支撑和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他科研奖励6项,科研成果转让6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8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20多部,教材60多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本领域共有4个研究方向:(1)工程项目管理;(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3)工程法律与合同管理;(4)建筑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本领域培养的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和技术经济以及管理学理论基础,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建设行业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毕业研究生可在建设行业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科研机构、建筑及房地产企业等单位工作。

7. 物流工程(085240)

本学科(领域)由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等共同建设,2010年成为工程硕士物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领域)在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是以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学科基础,以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供应链管理、物流产品研制与运用、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施、物流系统的运输管理与优化、物流系统的优化为专业主干,依托先进生产制造过程仿真系统、物流仿真系统、物流实践基地、建筑业和机电行业,形成本学科(领域)的特色。本学科(领域)与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机构、工程学会、以及大型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设有仿真型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物流系统仿真实验室、供应链仿真实验室、物流企业模型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系统结构实验室、施工仿真实验室等,为相关课程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学术队伍在物流工程,以及相关的生产制造系统、物流设施与设备开发、物流系统的运输管理与优化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和实践经验。近3年,学科(领域)人员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20多项,发表著作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篇,获专利8项。

本学科(领域)在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学术队伍由全国知名教授与学术骨干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本领域研究生导师共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2人。近年来,本学科(领域)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建设部、北京市教委等科研项目6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他科研奖励6项,科研成果转让6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8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20多部,教材60多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本学科(领域)现分别在2个二级学院设置4个研究方向: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设置:(1)物流自动化技术与装备;(2)物流系统优化技术与应用;(3)运输工具性能优化与控制。

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设置:(4)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通过本领域的学习实践,奠定研究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培养研究生付诸实践以解决物流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研究生能够掌握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估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可在建设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建筑及房地产企业等单位工作。

8. 城市规划(0853)

本学科(领域)设置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于2001年招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2005年该专业获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009年获北京市级城市规划学术创新团队;2010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学士)评估,2013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硕士)评估。

本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另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在京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本学科(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以及北京市重要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60余部,本学科获得省部级奖项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

2009年,本学科(领域)“北京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团队成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009年成为北京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主持单位,依托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学科(领域)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城市规划类、建筑类院校相关学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教学交流、学术讲座,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本学科(领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具有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所需要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领域)设置5个招生学科方向:(1)城市与区域规划;(2)村镇规划与设计;(3)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规划;(4)城乡基础设施规划;(5)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本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人才,授予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能够融合科学与艺术、综合应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本学科(领域)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

9. 工商管理(1251)

本学科(类别)设置于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2010年成为工商管理类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类别)学术队伍由知名教授与学术骨干组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和企业实践经历,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本领域研究生导师共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1人。

本学科(类别)依托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从事建筑和房地产企业管理、招标采购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建筑与房地产电子商务、建筑节能管理等方向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本学科(类别)与其他科研机构及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等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同时,与建筑与房地产行业许多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教师和学生的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年来,本学科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共30多项,其中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他科研奖5项,科研成果转让4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6项;发表学术论文160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专著10余部,教材20多部,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本学科(类别)设置4个研究方向:(1)项目管理;(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3)物流与信息管理;(4)创业与投资管理。

本学科(类别)培养的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建筑与房地产行业企业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毕业研究生可在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科研机构、建筑及房地产企业、招标采购代理企业等单位工作。

北京建筑大学2014考研招生简章(3)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Word文档

带你看艺考
艺考信息时光机

烟台职业学院2021年新学期返校疫情防控须知

烟台职业学院2021年新学期返校疫情防控须知
烟台职业学院
疫情防控 烟台职业学院 2021/8/27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新生线上来报到指南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新生线上来报到指南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入学须知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9/2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2021年返校必备指南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2021年返校必备指南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招生办
疫情防控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招生办 2021/8/27

浙江理工大学2021年艺术类本科招生文化合格线发布

浙江理工大学2021年艺术类本科招生文化合格线发布
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类录取分数线 浙江理工大学 2021/7/4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1年美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1年美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1年美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艺术类招生计划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1年美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2021/7/20

最小14岁!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21级新生数据大揭秘

最小14岁!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21级新生数据大揭秘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新生大数据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021/9/10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021级新生分班查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021级新生分班查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入学须知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2021/9/8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21级新生录取通知书已全部寄发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21级新生录取通知书已全部寄发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录取通知书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2021/8/20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组织开展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组织开展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疫情防控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2021/9/12

太原学院2021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太原学院2021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太原学院2021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艺术类招生计划 太原学院2021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2021/7/24

广西科技大学2021年普通本专科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含艺术类)

广西科技大学2021年普通本专科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更三高考为各位2021届高考生整理了相关信息内容,供各位2021届高考生及家长查阅参考。
广西科技大学2021年普通本专科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艺术类招生计划 广西科技大学2021年普通本专科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2021/6/6

湖南女子学院2021年高考录取名单公布【第二批】

湖南女子学院2021年高考录取名单公布【第二批】
录取查询 湖南女子学院 2021/7/20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2021年学生进校码生成流程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2021年学生进校码生成流程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招生办
入学须知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招生办 2021/9/10

湖南科技大学2021年高考录取查询开通

湖南科技大学2021年高考录取查询开通
湖南科技大学
录取查询 湖南科技大学 2021/7/21

成都大学2021年甘肃舞蹈类本科录取结束

成都大学2021年甘肃舞蹈类本科录取结束
成都大学
录取查询 成都大学 2021/7/15

天津传媒学院2020年天津市美术类本科专业投档分数线

天津传媒学院2020年天津市美术类本科专业投档分数线
天津传媒学院2020年天津市美术类本科专业投档分数线
艺术类录取分数线 天津传媒学院2020年天津市美术类本科专业投档分数线 2021/9/24

广西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

广西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
广西大学
开学时间 广西大学 2021/8/28

关于鲁迅美术学院2021年本科专业校考成绩复核结果的统一回复

关于鲁迅美术学院2021年本科专业校考成绩复核结果的统一回复
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类专业成绩查询 鲁迅美术学院 2021/4/25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返校通知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返校通知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招生处
开学时间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招生处 2021/8/25

华东交通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报到)时间

华东交通大学2021年秋季学期学生返校(报到)时间
华东交通大学招生办
开学时间 华东交通大学招生办 2021/8/22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

艺考热搜

艺考数据
艺考资源站

  • 艺考分数线
  • 艺考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