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计划书(精选)(3)

学习计划
2012/6/4
阶段 |
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目标 |
第一阶段 |
4月1日到4月5日 |
1、 讲解“项目学习”的要求,告之项目学习主题,以及这学期要完成的任务。 2、 教会学生使用“项目学习”中需要用到的软件。 3、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
1、 整体了解“项目学习”,正网络上与结对学校的同学进行聊天,互相了解。 2、 熟悉各种有用的软件,选出每组的组长。 |
1、 明确“项目学习”的主题、意义和方法。 2、 两地学生交流,互相了解,以便工作开展。 3、 会使用各种工具,组长有引领作用。 |
第二阶段 |
4月8日到4月19日 |
1、 准备一组电影胶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 利用电脑,观察一部完整的电影胶片。 3、 与结对学校进行交流。 |
1、 小组内观察相邻电影胶片的异同,并做好记录。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了解一部完整的电影,需要多少胶片。完成观察记录表。 3、 两地学生交流,比较各自的习得。 |
1、 初步了解电影胶片的构成,以及互相之间的关联。 2、 运用观察表,解开电影胶片的奥秘。 3、 提出自己的疑问,落实下阶段工作要点。 |
第三阶段 |
4月22日到5月16日 |
1、 提供类似“鸟进笼”小制作的材料。 2、 网络支持 |
1、制作小作品。 2、两地学生观察,研究视觉暂留现象的成因。 3、利用互联网,收集人眼视觉暂留现象的相关科学知识,并交流。 |
1、结合相关制作,研究人眼视觉暂留现象 2、了解“视觉暂留”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
第四阶段 |
5月19日 至6月7日 |
1、 提供软件和连续的画面。 2、 教会学生运用“ACDSEE”软件。 |
1、 实验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让一组连贯的电子图片动起来。 2、 实验研究:需要得到流畅、真实的电影画面需要用多少速度来进行播放。 3、 两地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以及实验结论。 |
动手试做实验,研究电影放映的原理。
|
第五阶段 |
5月10日 至6月11日 |
1、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VCT作品 2、 教师完成“PLT”项目学习作品与反思、交流。 |
1、 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及“AcdSee"图片放映软件自己创作动画。 2、 两地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动画作品,并上传至学校网站。 3、 学生完成VCT作品。 |
1、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动画“DIY”。 2、完善整个项目学习过程,完成小结工作,收集资料,准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