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总结(3)

实习总结
2012/4/11
生活常规的养成,在幼儿次序敏感期尤为重要;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有具有重大影响。往往,我们却可以看到幼儿在园可以遵守一定的常规,可以自己吃饭、收拾桌子、穿衣穿鞋、叠被子;但是,在家里确实一切父母代劳。常规的教育,应该家园结合,力求孩子常规执行一致性。
(三) 有教无类与个体发展
在幼儿园中,最常见到的现象就是老师明显的喜欢部分孩子、称赞部分孩子,却对另外的孩子无所表示甚至烟雾,理由是:这个孩子不乖。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教育见习总结》相关的文章。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有教无类仍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既然如此,教育在对待学子的面前就应该一致,不论贫富贵贱、聪明乖巧与否,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对策,使个体得到发展。
结语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薪火相传;教育,因为有了坚持而生根发芽;教育,因为有了爱而色彩斑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天使,原奋战在学前路上的所有同仁都变成美丽的天使。最后,以朱永新的《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与所有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勉: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教育的使命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投入与无私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持久探索;
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崇高理想。
理想也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为的动力,
理想是人与动物的界限,理想使人成为世间万物之灵,
理想是伟大与平庸的分野,理想使人与众不同。
理想产生激情,激情使理想的主旋律铿锵有力;
理想产生诗意,诗意使理想的调色板光彩照人;
理想产生机智,机智使理想的追求充满智慧的美感;
理想产生活力,活力使理想的实现拥有了源泉;
理想产生恒心,恒心使理想的探索成为快乐的进程;
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使(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理想变为美好的现实。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
理想的教育是个人潜能的发挥,
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
让每一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
理想的教育是民族利益的福祉,
让每个人接受从生到老的全程教育,
让每个人体验到地球村的绝景佳色,
让每个人生活在宁静与和平的永恒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