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权先进事迹材料(2)

事迹材料
2012/3/9
1991年7月,刘义权听说粟裕同志秘书处存有重要档案资料,就登门拜访,向他介绍解放军档案馆的保管条件,诚恳地说:“放心交给我们吧,今后要用档案,随用随调。”秘书被刘义权的执著精神深深打动,把粟裕大将2100多份文件资料、录音磁带和珍贵照片交给解放军档案馆,使得粟裕大将个人全宗成为馆藏最为完整的高级将领个人档案之一。
当国家重点图书《红军将帅手迹选》编辑人员调阅、甄别、筛选粟裕大将档案资料时,看到如此珍稀完整的档案卷宗,深为解放军档案馆的丰富收藏所折服。《红军将帅手迹选》最后收录有红军经历的78位将帅珍贵手迹380余幅,选用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200余件,其中有50余件是刘义权直接征集进馆的。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刘义权先进事迹材料》相关的文章。刘义权对革命先烈无限敬仰,在工作中特别注重收集、保护各地革命烈士的档案资料,以此作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重要方式。现在,解放军档案馆保管的大量革命烈士档案,许多是经刘义权之手收集的,这些档案查证了数万名革命烈士和失踪人员的下落,并在有关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山铺战役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一次著名战役,取得了重要战果,战斗中我军也牺牲了数百人。1989年,有关地方政府筹建该战役烈士陵园,急需革命烈士的档案资料,派专人到解放军档案馆求助。刘义权从当年在安徽、河南等地征集的档案中找出20多份重要资料,包括高山铺战斗详报、烈士名册等。这些档案详细记载了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职务,以及牺牲的时间和地点,在烈士陵园陈列布展、树立烈士墓碑等方面,都成了基本依据。
1996年,为纪念竹园铺战斗胜利50周年,四川某地政府准备修建战斗胜利纪念碑、纪念馆,刘义权和同事们从四川等地征集40多件档案,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念碑建成后,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了“成都战役28师竹园铺战斗胜利纪念碑”碑名。
研究我军发展壮大的革命历史不仅需要我军丰富的档案史料,还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因此,刘义权对有关国共合作、国民党起义将领等相关档案也很重视。
1999年,刘义权经多方查证得知四川某单位存有国民党起义将领的重要档案,这部分档案在解放军档案馆馆藏中存量较少。为将这些珍贵档案征集进馆,填补空白,刘义权绞尽脑汁想办法,找到曾任总政群工部部长的邓先群同志,恳请帮助。邓先群同志看他对工作这样执著热(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心,随即写了一封信。刘义权带着信马上到四川省找该单位领导,商谈征集事宜。
1990年8月,刘义权经多方调查了解,得知陕西秦岭山区藏有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方面的珍贵档案。当时,他患严重的胃病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发作,到医院检查没等检查结果出来就出发了。当地交通不便,不通汽车,刘义权和同事冒雨徒步走了10多公里,趟过齐腰深的嘉陵江支流,才到达征集地。经过反复做工作,对方答应移交800多件原件,同时提供3000多件复印件。由于复印设备落后,原定计划一个月的工作量,干了两个多月,最终满载而归。
熟悉刘义权的同事都说:“老刘见到革命历史档案就像见到稀世珍宝,恨不得全部划拉到档案馆来,那种工作劲头让人不能不敬佩、不感动!”
刘义权在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必须从制度上探索加强我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有效办法。针对军队档案系统移交、接收档案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大,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问题,刘义权刻苦钻研档案理论和法规制度,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主笔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接收文书档案细则》,内容涵盖档案接收工作各个方面,共有15个方面的标准和7个附件、13个附表,于1994年以总参办公厅名义下发。这是我军系统规范军队文书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之一,对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