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幼儿园申报五星级幼儿园申报材料(4)

申报材料
2012/5/7
园本培训的探索,使我们初步形成了XX幼儿园思政篇、管理篇、教学篇、保育篇等园本培训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岗位专业成长、品牌发展的机会,年轻教师的专业思想稳固、教学业务及能力正逐步走上成熟,特色初显。
四、创新发展动力教育品牌
学习动力教育是以激发学习者动力为宗旨的教育,所谓学习的动力,就是经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对人一生的发展起者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人格等。创造性的培养,既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人终身发展的动力之一。我园从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角度出发,确定“动力教育”品牌模式,着力开展创造性培养的教法与学法研究,在养成教育、科学教育、健康心理教育领域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特色初显:
(一)创新“养成教育”特色
养成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幼儿会生活、乐学习;会探索、乐创新、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我园从幼儿每天生活中的坐、立、行、吃、穿、睡、洗、看、说、玩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一套生动有趣、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养成教育“十五”字法,初步形成了创造性养成教育园本课程,创作了拟动物化的美术作品,创编了易读易记的中英文“十五字”歌、养成教育活动设计、养成教育模仿操、养成教育课件,汇编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把坐、立、行、吃、穿、睡、洗、看、说、玩十项标准比拟成大白鹅、小松树、小花猫、小白兔、小公鸡、小猪、老鹰、百灵鸟等小动物的形象,让幼儿在园道梯间、在课堂内外,从视角、听觉等感官上获得强化,为其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幼小衔接追综反馈,XX幼儿园的毕业生从小拥有创造性才的必备修养及素质,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效地推动其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名列班级前列,获得小学教师的好评。
(二)深化“学前儿童创造性科学领域教育”特色
在“科学启蒙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开展验证性、实验性、应用性等多项研究。科学领域的研究,启迪了我园打造科技主题的教育环境的思路,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行为的转变,老师们进一步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懂得了与幼儿一起挖掘身边的科学,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情感、认知、技能、人格等主要特征的角度考虑活动设计的目标。研究中我们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重视过程的两项原则,在研究策略上力求作到重激发、重渗透、多变化、多融入情感、多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在教育教学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全面、准确、可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集体讨论、思路提示、发散提问、多角度分析、延迟评价等方法,着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积极求知、动手操作、求异创新、质疑问难、不畏困难及具有初步责任感的创新精神。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让我们积累了XX幼“创造性教育论文集”、“创造性教育活动设计集”、“创造性教玩具制作集”以及“创造性教育研究教师随笔”等研究成果,教师的多编研究论文获得了省以上奖励,并纳入总课题论文集,部分幼儿的创造性作品在省以上的竞赛活动中获奖。实验数据表明,上述经验做法均促进了我园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三)形成“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特色
针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教师开展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学习,了解从人的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到治疗干预过程又称为三级预防保健,包括:预防性的社会保健工作——初级保健和次级保健;第三级保健——“专业治疗”工作。初级保健是真正意义上的预防保健,即通过发展积极健康的行为来促进心理发展,消除疾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次级预防保健实质上是对一些未演变成为严重心理障碍的问题行为所进行的早期识别、诊断和防治的工作,它面向的主要对象是一些有不良行为或行为偏差的个别儿童,他们的心理尚处于一个发展易变和不稳定的阶段,如能及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就能防止那些尚不稳定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障碍,研究的前期学习,使教师们明确要解决那些十分复杂的各种心理障碍问题,最重要的是预防,幼儿园的研究应从观察入手,家园共同探索预防的措施。通过开展“对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的研究,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和观察力明显增强,对孩子的行为现象能进行本质地分析,学会了评价和分析在幼儿园常出现的几类型个别孩子,如:多动、退缩、怯弱的孩子等。研究中尝试运用一些心理矫治的方法(如:正强化法、消退法、代币法等等),初步做到“对症下药”,效果良好。教师们总结了一批有效的经验材料,建立了个别孩子的教育档案,撰写了童心剖析一百多篇,为我园幼儿健康心理的教育提供了大量案例及素材。近年来,为进一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开展了“幼儿成长档案”的前期研究,以“棋不在精而在品”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开展“品在棋中”的围棋教学研究,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提升了幼儿积极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学习、交往及人生动力。
(四)整合开设西关文化课程
在实施国家课程、构建园本课程的同时,我园不断树立整合资源、多元渗透的课程观,努力加强地方课程的建设,整合开设西关文化课程,具体为:
你现在访问的是零二七范文网 027Art.Com/f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