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2)

名人名言
2012/2/24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作者:狄德罗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 作者:欧里庇得斯
◦忍耐和时间,往往比力量和愤怒更有效。 作者:拉封丹
◦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唐·白居易《咏牡丹》 怜:怜爱。皎然:洁白。 作者:白居易
◦镜子明则尘埃不染,智明则邪恶不生。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恶行为的萌发。 作者:史襄哉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作者:何塞·马蒂
◦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 作者:莎士比亚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作者:孟德斯鸠
◦从恶德中逃避是美德的开始。 作者:贺瑞斯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作者:但丁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作者:《论语·子路》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作者:孟郊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作者:狄德罗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非关道德合,只为钱相知。 作者:谚语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作者:程颐
◦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作者:朱熹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作者:章炳麟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因为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 作者:托尔斯泰
◦我情愿变成一枝两头点燃的蜡烛,照耀人们前进! 作者:卢森堡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作者:《礼记·中庸》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青云得意的道路是很多的,如果我用阿谀奉迎的办法换取有力者的提拔,我早该得志了。但这不是我的道路。 作者:雨果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作者:爱因斯坦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作者:朱熹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作者:契诃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作者:礼记
◦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 作者:林肯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冈察尔
◦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 作者:中国谚语
◦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作者:泰戈尔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作者:王充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作者:《荀子·修身》
◦最爱发牢骚的人就是没有能力反抗,不会或不愿工作的人。 作者:高尔基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作者:恩格斯
◦欲影正者端其表。 作者:桓宽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孤光自照:谓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孤光,指月亮。肝胆比冰雪:谓自己玉洁冰清。 作者:张孝祥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作者:莱辛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作者:帕拉图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 作者:佩利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作者:无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