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养的名人名言(2)

名人名言
2012/2/23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作者:茅盾
◦细腻与风雅原是朴实的人必然具备的长处,在他身上使他的谈吐更耐人寻味,不亚于主教的辞令。 作者:巴尔扎克
◦谦逊和服从使他们更适于受教导;所以事先尽可以不必过于注意自信的养成。最该花时间,下功夫和努力的,是使他们获得德行的原则、实践和良好的教养。这才是他们应该事先多加准备的事,免得后来容易失掉。 作者:洛克
◦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贝多芬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作者:歌德
◦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 作者:阿诺德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作者:(清)金缨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作者:(明)钱琦
◦才能可以在独处中培养,品格最好还是在世界上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作者:歌德
◦吾善养浩然之气。 作者:孟子
◦人之有礼,忧鱼之有水矣。 作者:葛洪
◦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 作者:洛克
◦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声流于四方万里之外。 作者:(元)欧阳玄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作者:(清)金缨
◦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骄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 作者:雨果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作者:培根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作者:庄子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作者:颜元
◦礼也者,犹体也。 作者:《太平御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作者:(战国)屈原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作者:塞缪尔·约翰逊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作者:(春秋)孔丘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作者:《论语》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作者:《养正遗规》
◦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作者:《吕氏春秋》(汉)王克
◦知识必需用礼貌来装饰并抚平他在世间的道路,没有它们,知识就像一颗硕大而粗糙的钻石,为了好奇与它实质上的价值而收置在树里固然好,但是琢磨之后却更为珍贵。 作者:查里德菲尔
◦为了使儿童具有自信,获得一点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天真,让他和那些没有教养的邪恶的孩子交往,这是很不对的;刚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为保持他的德行。男孩子有了与人交接的机会,没有不能学得镇定的,只要时间够。 作者:洛克
◦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而应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作者:帕斯卡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 作者:亚里士多德
◦礼节太繁,执意把过分的,别人受不了感到愚蠢,惭愧的礼节强加给别人,这种情形看起来与其说是尊重人家,还不如说是嘲弄人家。 作者:洛克
◦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作者:卢梭
◦习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 作者:狄斯累利
◦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会充实我们的头脑。 作者:巴尔扎克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 作者:老宣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作者:(清)曾国藩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作者:《格言联璧》
◦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作者:洛克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作者:培根
◦正已而不求于人。 作者:礼记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作者:《格言联璧》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作者:洛克
◦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作者:特赖因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作者:切斯特菲尔德
◦养心莫善于寡欲。 作者:孟子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作者:(明)吕坤
◦教养就是习惯于从最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满足而且知道为什么。 作者:范戴克
◦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作者:《增广贤文》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诗经
◦一个人应当有良好的礼貌来突出他特有的天性。人人都喜欢出人头地,但这不应当引起别人的讨厌。 作者:歌德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作者:左传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作者:《格言联璧》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作者:高尔基
◦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 作者:(唐)孟郊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作者:朱熹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作者:吴兢
◦任何事物都不如习惯那样强有力。 作者:奥维德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作者:卢梭
◦但改吾过,毋议人非。 作者:(清)陈确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作者: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