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800字:眼界打开之后(2)

高中话题作文
2012/3/7
生命的真谛
关键构思
1. 以陆幼青的事迹为引子引出论题:死亡。
2. 从死亡的角度来领悟与反思生命力的真谛。
在那之前,我从没有仔细想过什么是死亡。
一天我偶然从报纸上认识了一个叫陆幼青的人。他很年轻,他很有才,他的事业正旺,他的家庭美满,他--得了癌症。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对待即将到来的死亡;放弃治疗记下自己每一天的所想所感,名曰《死亡日记》。
从此以后我一直很关注他的消息,并且一直在网上阅读他的《死亡日记》。后来,他给自己买了一块墓地;后来,我在《实话实说》中看到了他。他很平静很安详很建谈甚至从表面上看他很健康。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这么年轻就会死呢?我这样问自己,对于死亡,我迷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知道了人都会有死的那一天。在医院里,我看到过临死前的人的挣扎和努力,那时我很害怕;在书中我读过董存瑞手持炸药包炸敌人的碉堡也炸毁自己的肉体,那时我很敬佩他;在现实生活中姥爷去世时我看到他平静安详的脸,那时我真的很伤心。
我知道,每个人自从被生下来就具有生的权利,这是每个生命都相同的地方。但如果忽然有一天你被千告知要在不远的将来死去,离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离开爱你的亲友,再也不能想不能说不能做,你会怎么办?会像陆幼青那样勇敢坚强地对待死亡,直面死亡吗?会平静地给自己买下墓地吗?
死亡是不可预测的,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quot;现在"的日子。有位哲人说过,每个人都相同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天中的24小时,不同的只是利用这24小时去做的事情。我们都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多做一些事,其实延长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珍惜每个"今天"。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很多东西我还想不明白,关于生命、关于死。不过我知道,这些思考都还只是小小的开始,我会不断思考下去,我相信我会找到生命的真谛。
从点滴小事看中美教育
关键构思
1. 以"我"的感触为线索。
2. 从日常小事的角度来反映中美教育的差距这一大问题。
今年寒假随乐团旅美一遭,又再开一次眼界。在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现代化的同时,也通过点滴小事看到了中美教育的巨大差别。
我们有专门的时间随各自的美国朋友深入课堂。第一次接触陌生的环境,我的心情当然是新奇兴奋的。第一节是数学课,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学生们上课的状态。教室里只有二十几个人,他们人手一册巨大而又装帧精良的书。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还不时与同学们交流、开玩笑,连我这个小小的"天外来客"也在其照顾范围之内,偶尔被问上两个问题,美国学生的上课纪律对我们而言确实算得上松散。他们可以喝水、吃东西,也可以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自由出入教室。然而,大家并不因为这?quot;自由"就心不在焉。他们几乎没有人说话,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绝没有我原先想像的那样乱成一锅粥。下课后,书统一交还老师,原来那些教科书是循环利用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这所学校的课间休息有五分钟。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五分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移至下一间上课的教室的。在美国,学校是分区割置的。人文类、自然类、社会科学类……每学科都有其固定的教室。课间需要换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看着身旁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也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他们虽然节节课间倾巢出动,秩序却一丝也不混乱。想想我们学校上个课间操还人声鼎沸呢,更别提五分钟全校大换班了!
第二节我要跟朋友去上合唱课。这所学校有专业的排练厅供学生上课及演出。刚一推开剧场大门,便听远处歌声徐徐传来。我的朋友还没来得及脱掉外衣,就已经边跑边跟着唱起来。这种争分夺秒的时间意识深深地感染了我,哪里敢有半点怠慢?学生们陆陆续续地小跑而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人生话题作文:眼界打开之后》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