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诗句——《雨过山村》

古诗
2022/12/3
《雨过山村》原文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雨过山村》鉴赏
诗一开头就透出山村风味。这首先是从鸡声来的。“鸡鸣桑树颠”是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倘如是平原大川,村落不会很小,一鸡打鸣往往会引起群鸡合唱(“群鸡正乱叫”)。然而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户也不多。“鸡鸣一两家”,恰好是山村的特点,传出山村的感觉。
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通过“曲径通幽”的描写,显出山村之深来;并让读者随着诗句的引导,体验一下款步山行的味道。雨看来不大(后文有“浴蚕”之事),沿着那斗折蛇行的小路,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这桥,不是那种气势如虹的江桥,甚至也不是精心构筑的石梁,而是山里人随意用拖来的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山溪不大,原不必铺张。从美的角度看,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横斜这样的板桥,才叫自然天成呢。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有了。要是满足于自然美的表现,那么,这已经不错了,但未必出格。于是诗人转而写到农事活动:“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由此可知,此时已是春深时分。“妇姑相唤”用语亲切,情境亲密,作为一个劳动单位(家庭)的成员,她们配合得多好,不甘落他家之后哩。
此外须知,此花又名“同心花”,一向是爱情象征,少女(少妇)最喜采撷。此诗写栀子花,只说无人理睬,似无关“同心”一意。这恰恰从另一方面表明了春深农忙(哪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呢)。这含蓄不发的一结,真是摇曳生姿,妙机横溢。
《雨过山村》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著有《王司马集》。其诗反应田家、水夫、海人、蚕农、织妇等各方面劳动者的悲惨生活,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