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

策划方案
2012/2/17
8、自立自强习惯。每天自己整理食物、打扫房间卫生;上学前自己整理好书本、文具等物品;家长不在时,能够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事有计划、不拖沓,当天事情当天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完成。
9、热爱劳动习惯。上好劳动课,经常参加学校集体劳动、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主动服务社会。
10、诚实守信习惯。坦诚做事,以诚待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按价赔偿。
11、团结友爱习惯。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友爱,真诚相待;对单亲、父母离异学生、留守学生、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要真诚帮助;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冷静处理。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相关的文章。 12、安全意识习惯。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注重活动安全,课间不在楼道、校园追打;室外体育课、运动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交通安全,不座超员车、无证车辆,不在公路上玩耍,不在高速公路上走动;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遇到危险时机智应付,及时拨打110、120急救。
13、写规范字、用普通话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教体局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全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基层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各校要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认真研究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坚持检查、督促、调研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推动养成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教育效果。各校要经常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一周的养成教育训练,熟记各种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3月份,开展养成教育月活动,依据各校特点确定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5月份(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阵地作用,开展“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征文、“文明礼仪万人评”活动。利用“五一劳动节”、“全民健身日”等开展相应的热爱劳动、锻炼身体、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等主题教育。
3、加强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一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带回家,使之得到督促和强化。二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由家长督促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养成习惯。三是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