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树人诞辰137周年——岭南海派携手交流“百年知遇”
本报讯 1月31日,“百年知遇——纪念陈树人先生诞辰137周年暨岭南与海派花鸟画交流展”在广州陈树人纪念馆开幕。展览由广州市美协、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当代艺术研究中心、陈树人纪念馆、上海文荟书画院、王个簃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广州市美协花鸟画艺委会、上海文荟书画院承办。本次展览共展出花鸟画作品90幅,其中上海地区作品31幅、岭南地区作品59幅。
李醒韬《好柿连年满枝头》
清朝末年,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各方画家云集。他们大胆接受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革创新,作品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形成“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岭南画派与海上画派的花鸟画,均在中国花鸟画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葵《笔底明珠》
在谈及海上画派时,广州市美协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认为,海派绘画题材以花鸟为主,作品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善于吸收民间艺术养分、借鉴外来绘画技法,内涵充实,颇具象征性,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海派绘画生活气息浓厚,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作品布局精巧,笔法简洁,境界新奇,浸透着吴越风骨,既讲究书卷气,又婉约柔美、清惠秀丽,亦具细腻精致、浪漫温馨的品质,在归并与重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彰显了追新求异。在谈及岭南画派时,汪晓曙说,岭南画派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和风光,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以折中中西、融汇古今为途径,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兼工笔与写意之长,彩墨并重。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历来血脉相通,关系密切,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树立起颇具历史穿透力的文化标杆。
刘蟾《天姿国色》
展览开幕式后,来自上海、岭南两个地区的花鸟画家和专家学者开展了一场“岭南与海派花鸟画学术研讨会”,讨论两地画派的融合与创新,旨在激发两地画家们的学术探究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两地花鸟画艺术发展的新潮流,促进中国画的时代发展。
据悉,展览将展至2月18日。
施作雄《明珠香露》
扫描订阅2021年《中国书画报》200元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