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书法系篆刻课程教学汇报展举行——新方法带来新成果
本报讯 12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办的“印自心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2018级本科生篆刻课程教学汇报展”在该校启功书院坚净美术馆与公众见面。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没有开幕式,到场的师生自我点评展览,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出席活动的有,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邓宝剑,书法系主任虞晓勇,李洪智教授、查律老师,以及本课程老师洪亮。
本次展览是2018级书法系全体同学和访问学者、留学生学习能力与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第五学期篆刻课程的教学汇报。与传统形式的篆刻展有所不同,此次展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展示每位同学的印屏;第二部分,展示同学们临写的汉印和古玺;第三部分,展示以汉印和古玺文字为素材的书法作品;第四部分是每个人对自己最满意一方印的记录,既有洪亮老师的点评,也有学生自己的感悟,并制作成喷绘。力求全方位展现师生在日常学习中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一窥开学至今习印过程之一斑。
本次展览也是洪亮倡导的“本体语言一体化”和“临创一体化”教学法的一次有益的实践。学生们在短短一个学期内掌握了执刀、运刀、临摹汉印,而后拓展至古玺。从构思、推敲、修改、钤印,到最后的独立创作,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洪亮不断与同学们交流并悉心指导。通过学习,学生们理解了学理建构与艺术品质的关系,在字法、章法、刀法上入古出新,使作品在精神内涵和艺术格局上映照时代。呈现在展览上的是一枚枚充满生命活力的篆刻临摹或创作作品及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特别是一幅幅临写经典汉印古玺文字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下,传统文化篆刻艺术的当代转换。这是洪亮倡导的将篆刻中印化了的文字通过书写临摹转化为书法作品,这种逆向思维的应用,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将书法中篆书印化为篆刻中的篆字,从而打通了书法与篆刻中字法的关系。
在学术研讨会上,邓宝剑高兴地说:“没想到同学们在短短一个学期能够刻到这个水平!展览不仅呈现了一个教学结果,还把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了出来。”他称赞洪亮的教学方法独特,不但教大家如何去用刀,而且考验大家的眼力与思考。虞晓勇也高度认可洪亮全新的教学理念,称洪亮把篆刻和书法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李洪智和查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称赞同学们在字法、章法、刀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鼓励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希望。洪亮对本学期的教学作了回顾与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篆刻教学提出了想法。同学们也畅所欲言,交流了学习心得。
本次展览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让广大观众欣赏和了解高等学府篆刻基础教学与创新的景象,也以此形成与学院篆刻教学同仁的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新时代学院篆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