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极的伊斯兰艺术:波斯细密画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7日,中国与伊朗共同签署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揭开了中伊合作的新篇章。
波斯文明是世界文明花园中最为灿烂的其中一朵,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波斯细密画( Persian miniature),波斯(1935年改称伊朗)中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被誉为伊斯兰艺术的珍珠,是伊朗艺术的重要门类。
细密画始于古兰经的边饰图案,后来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13~17世纪流行于伊朗手抄本封面 、扇面、插图等的微型画。14~16世纪为其全盛期。
它曾被译为线条画。伊斯兰艺术重视以线造型,而运用线条勾勒形象的造型方法也正是细密画的主要表现手法。
许多论述伊斯兰艺术特征的著作称,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中,能够把线条的丰富性发挥到极致的,一个是中国艺术,另一个就是伊斯兰艺术。
其笔触细腻工整、色泽鲜艳堂皇,色彩美丽,富于装饰性。整幅画面以明快强烈的色彩为主配有各种图案。早期画风受希腊、叙利亚等艺术的影响,色彩美丽,富于装饰性,后期吸收中国绘画的一些方法而注意运笔和山水画程式的运用。
绘画时,多采用石榴皮、核桃壳、木樨草、钾矾、绿松石和多种矿物粉末颜料,甚至以珍珠、蓝宝石磨粉作颜料。
13世纪上半叶,在手抄本中绘制的插图,被认为是最早的细密画。13世纪后半期,统治伊朗的伊尔汗王国的首都大不里士成为细密画创作的重要中心。
15世纪中叶,由于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影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湖光山色、花卉树木、才子佳人、文官武将等姿色优美、栩栩如生的插图。萨非王朝(1502~1736)被认为是细密画创作的全盛时期。
以伊朗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贝赫扎德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创作了大量兼有伊朗民族风格和娴熟技巧的细密画,从而奠定了萨非艺术流派的学术地位,并把伊朗细密画创作推向了高潮。
这一流派直至17世纪仍活跃于伊朗画坛,他们创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作品堪称细密画中的珍品。
17世纪后,欧美绘画技法传入伊朗,并为伊朗画坛所接受,但细密画的艺术传统和风格对伊朗现代画派仍发挥着重要影响。
END
统筹:彭彬 左赞 编辑:王岗飞
电话:0371-65795992
《大河美术报》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